这是一个几乎被遗忘的群体,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当中有的肢体畸形,有的双目失明,有的面部扭曲。他们曾经被麻风杆菌侵害,尽管已经治愈,不再具有传染性,可他们依旧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回到社会。 每年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麻风病防治日。昨日,记者走进宁波市唯一的“麻风村”——慈溪市皮肤病防治站,了解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 麻风病治好了,也不回家了 来到慈溪市皮肤病防治站后,院方将采访直接安排在了会议室。直到记者提出后,他们才答应带记者去病人居住区,还一再说不会被传染的。 陪记者进入病区的是该院副院长乐嘉波。他在这里工作了10年,他说刚来的时候也感觉有点怪怪的,不是担心被传染,而是怕那些患者的面容,不过日子久了也就习惯了。乐嘉波说,该院成立于1966年,现在有37个病人,最多时收治了60多个,他们平均年龄69岁,最大的89岁,最小的52岁。 记者发现,和其他医院比起来,这里更像老人院,老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唠家常、打麻将。去年政府出资为他们造了一幢两层的楼房,每人一个房间,住房面积约20平方米,独立卫生间,除了必备生活用品,还给他们买了彩电,每月发放400元生活费。 “有些病人的病好了,家却回不去了,就把这里当成了家,在这里一住就是四五十年。还有些病人,每年回家几次,可他们在家呆不了多久又会回来,他们已经习惯了医院的生活。”乐嘉波说,特别是近几年“麻风村”环境显著改善后,病人们更喜欢这里了。 人们曾经谈“麻”色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麻风病盛行,人们谈“麻”色变,把麻风病人当“瘟神”。 “刚建院时,当地村民很反对,就连麻风病医生去外面住宿,人家旅馆也会以各种理由拒绝。”乐嘉波说,“以前麻风病院医生都是穿防护服,怕自己被传染。有一次,麻风病医院里有个老人摔伤了,我们赶忙将他送进大医院,护士给他伤口消毒后,马上把消毒棉处理掉。有个医生给老人做检查,用了手电筒,检查后当即丢了手电筒。” 乐嘉波说,因为外界对此病的“恐惧”,使得病人们非常自卑,有些甚至寻过短见。 乐嘉波说,直到上世纪80年代,人们逐渐了解了麻风病后,才消除了这一误区。 麻风病可治可愈不可怕 乐嘉波说,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是麻风杆菌侵蚀皮肤神经致使患病。麻风杆菌让人失去痛觉而容易受伤,并造成肢体畸形、残废或者失明,严重者内脏也会受损害,迄今没有疫苗预防。此病初期症状为手部大鱼肌萎缩,皮肤麻木泛红斑,及时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避免致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