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溪中心小学没有食堂,7岁的王娅饿了渴了就跑到教室外灌一肚子自来水。 包时雨的午餐是从家里带的苹果,他和同桌分着吃。 诸佛完小的“爱心午餐”给孩子们带来健康和快乐 彭水县山区学校,有3万余名孩子和老师,他们在学校吃不上午饭,很多孩子天不亮在家吃了早饭后,要等到天黑回家,才能吃上第二顿饭。 这里的大多数孩子,身高和体重严重不达标。“饿!”孩子们都这样说。 为“经饿”,王娅早上总吃糯米饭,吃了口渴,就喝自来水 14日,距县城66公里山路的彭水县朗溪乡很冷,早上人们出门,发现地面全给霜冻住了。 7岁的王娅坐在教室第一排,身高不足1米,在朗溪乡中心校上一年级。 中午1时20分,放上午学后,孩子们不是吃饭,而是涌向操场追逐、嬉戏。同桌的冉诗鑫拿出个桔子,看着他嚼动的嘴,王娅吞了一下口水,走出教室。 她觉得有些口渴,就走到操场边的自来水龙头前,弯着腰,将嘴凑过去。冰冷的水灌进领口,她打了个冷颤。太饿了,她又多喝了几口。 这个自来水管,解决了全校400多名学生的吃水问题。 王娅的家在大堡村1组,到学校的路几乎全是山路,“跑的话,要两个小时。” 王娅不知妈妈长什么样,只知道妈妈生下她不久就走了,爸爸长年外出打工,是姐姐把她带大。姐姐,在同校上六年级。 因离学校太远,姐妹俩每天早上5点过就得起床,6点过就得吃完饭出发上学,下一顿,得等到晚上回家才能吃。午餐,是断然不敢想的——学校没食堂,场镇距学校还有些路程,即使校门外能买吃的,姐妹俩也没钱买。家里收入全靠父亲打工,没有多余的钱让她们买零食吃。 因为早上这顿饭要管至少12小时,姐妹俩常吃糯米饭。大多数晚上,姐姐带着她放学回家后,都会做一大锅糯米饭,再炒点白菜下饭。早上再将糯米饭热着吃,下咸菜。 “姐姐说,糯米饭吃了经饿。”但每到中午,王娅还是觉得饿。班上的同学也觉得饿,没吃的,只能到操场上去玩。全班46人,今天就只有两人带了“午餐”——冉诗鑫带了个自家种的桔子,包时雨家条件稍好一些,妈妈给他准备了一个苹果。 “我想读书,姐姐说,不读书就会一辈子饿肚皮。”王娅说。 王经川趴在课桌上,用笔在纸上画下一个大大的“饿”字 王经川,朗溪中心校六年级学生,王娅的姐姐。这天她特别感觉饿,因为早上饭不够,为让妹妹多吃点,她自己只吃了一小半碗糯米饭。 中午1时许,上午的课还没结束,王经川就闻到了附近村民家传出的香味。“在炒洋芋片!”她悄悄对同桌说。“刚才还有腊肉味。”同桌回应。 放上午学了,班上44个同学,没一个带吃的。“我们来跳绳!”有同学提议,很快,大家便在欢笑中,暂时忘记了饥饿。 中午休息40分钟后,孩子们又走进教室,王经川趴在课桌上,拿着笔胡乱在一张纸上乱画,老师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