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产业 资源 市场 专栏 图片 新型城镇化 扶贫攻坚

导购

旗下栏目: 关注 导购 行情 五洲

地震灾区农产品卖难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杨三军、冯昌勇、吴锦 发布时间:2008-07-20
摘要:新华网成都 7月 18 日 电题:聚焦地震灾区农产品“卖难” “往年这时候,木耳已经卖掉七八成了。如果太阳好,早上把木耳晒出去,傍晚刚晒干就有老板来收了。而现在来的老板很少,价格又下跌,我们焦心得很。”四川什邡市湔氐镇龙居寺村村民熊安全说。 不仅是
  

新华网成都7月18电题:聚焦地震灾区农产品“卖难”

 

  “往年这时候,木耳已经卖掉七八成了。如果太阳好,早上把木耳晒出去,傍晚刚晒干就有老板来收了。而现在来的老板很少,价格又下跌,我们焦心得很。”四川什邡市湔氐镇龙居寺村村民熊安全说。

 

  不仅是木耳,受汶川地震影响,四川一些灾区的茶叶、大白菜、西红柿等农产品,也不同程度地遇到“卖难”的问题。记者最近采访了解到,农产品是农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重要收入来源和精神依靠,破解农产品“卖难”,迫切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

 

  农产品遭遇“卖难”灾区农民雪上加霜

 

  什邡市湔氐镇是我国最大的黄背木耳生产基地之一。今年春天,全镇共发展黄背木耳2亿袋,可产干木耳3.5万吨。如果按照去年的收购价格,可创产值6.3亿元。然而,记者日前走进湔氐镇一座连一座的木耳大棚,里面几乎都堆晒着已经摘下的黄背木耳,只是主人的脸上看不到喜悦。

 

  湔氐镇副镇长刘平说,5月是木耳生长的关键时期,汶川地震导致全乡80%的木耳大棚倒塌,加上震后好几天断水、断电,即使没倒塌的大棚也无法喷水管护。因此,木耳的品质受到很大影响,产量也大幅降低。木耳滞销是当前最令湔氐镇农民头疼的事。往年来往不绝的经销商们震灾后很少现身。因为经销商少,农民们又急于用钱,黄背木耳的价格也由去年的每斤9元至10元,降低到七八元一斤。

 

  同样被“卖难”困扰的还有什邡市师古镇苏家桥村,品种是西红柿。这个村共种植西红柿300多亩,目前正是丰收时节,由于外来经销商较往年大量减少,当地西红柿陷入滞销状况,价格从去年最高时的约1.5元/斤下跌至0.2元/斤。

 

  记者在地震重灾区北川羌族自治县采访了解到,茶区80%的公路受灾毁坏,县城茶业加工企业全部被毁,茶叶生产处于瘫痪状态。由于茶叶收购运输渠道不畅,完全靠种茶为生的数万羌族群众,只有眼看着茶树上鲜嫩的茶叶冷落高山、逐日变老。

 

  多种原因导致“卖难”农民“生产自救”困难

 

  湔氐镇副镇长刘平说,农民的木耳销售不畅,除了品质降低,还因为有传言说灾区的水源被污染,农产品“不卫生”;也有些外地经销商害怕余震不敢来灾区收购。其实,地震发生后,当地及外地来援助的卫生防疫队伍反复检测当地水源,没有发现有水质污染。

 

  刘平说,正常年景,耳农每种一袋木耳能赚一元钱。而今年,绝大部分耳农亏本已成定局,只有少数能保本。这使得多数耳农没有钱投入明年的黄背木耳种植,更没有钱重建地震中受损的住房。他们下一步的生活令人忧心。

 

  湔氐镇的情况在四川灾区农村带有一定的普遍性。除此之外,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地震中被损毁而停产,也是农产品销售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北川的茶叶以往主要靠本地企业收购和加工,然而,地震导致当地茶叶加工企业损毁殆尽,企业短期内无力收购和恢复生产。

 <

责任编辑:杨三军、冯昌勇、吴锦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