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网/强国社区/强国论坛帖子:《让尸位素餐者挪位!该宣传部长质问“老资格”:你不愧对你的职位吗?》,文中说,21日,河北衡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福华公开向个别不思进取、对新兴事物一问就是“不太熟悉”“不太懂”“一窍不通”的“老资历”提出质问:“你(既然)一窍不通,你不感到愧对你的职位吗?”3月13日,新上任的湖南永州市委书记严华写了一篇随笔《不要让5+2、白+黑、8+X成为工作常态》,对尸位素餐的现象作了深入分析,并提醒那些占着位子不做事的人,要么,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能力,要么,给能做事的人腾位子。
其实,也不一定要强迫“老资历”离开,这毕竟是下策。还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是为“老资历”提供更好的舞台,吸引他主动离开,到适合他的地方,让他有用武之地,成为新的英雄。
“老资历”何以成为“尸位素餐”者?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许多为将者并非帅才,只是没有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才在将的岗位上虚度年华。“老资历”年龄小的四十岁左右,有的也许五十多岁了,在他们选择就业的年代,可供选择的岗位不多,大部分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部分“老资历”来自农村,当时的农民很少有进城打工的机会,参军、当工人、当干部是农民进城就业的主要渠道。指标是相当少的,城里的岗位首先要满足城里的有居民户口的人。当然,居民也是很无奈的,因为没有土地,不照顾一下不行。机关单位是就业的主要选择,其次是国营企业,其他的就业选择比较少。随着时间的流失,一些“老资历”因为各种原因而成为“尸位素餐”者,其成因是特别复杂的,有“老资历”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主要是历史的局限。“老资历”曾经或多或少做出过一些贡献,现在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所事事,我们要做的不是一脚把他们踢开,而是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重新寻找到适合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人尽其才。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老资历”中虽然也有滥竽充数者,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有能力的,只是没有用武之地才显得无能,换个地方就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只要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很多人是可以通过互换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的,并非所有的新就业都会挤占名额。这种互换不一定是A和B一对一的交换,而是打乱后重新就业。
机关单位基本上是终身制,入了哪一行,就终身在哪一行,有时甚至连岗位都不会变一下,参加工作到退休都固定在一个位置。人的兴趣爱好是多种多样,而且会变化的,这种终身在一个岗位的模式,极大地限制了人的发展,同时也造成有的人一劳永逸,只是努力进入机关单位,一旦进入后就停止了学习和努力。机关单位一般是在社会上通过各种考核选拔优秀人才进入的,但是,并不是说机关单位都需要优秀人才,考核选拔只是一个手段,因为想进的人太多。网上曾报道说有一个只有初中水平的人冒充某个部的领导到地方上行骗,一个地级市的领导们居然把他当成真的领导,陪同到各处视察工作。至于说初中甚至小学水平的人冒充领导,利用县乡领导或者干部想调动工作或者得到提拔的心理,骗取钱财的案例比比皆是。可见,机关单位的有些工作,有初中甚至小学水平的人就能胜任,因此,有些人通过作弊蒙混过关进入机关单位,只要没有查出作弊就不会被清退,在之后的工作中也能胜任,有时还会比正规进入机关单位的人更出色,甚至飞黄腾达。在某些局部,个别地方,有能力的人不一定能飞黄腾达,但是,会溜须拍马、弄虚作假的人一定能飞黄腾达。可见,除了一些特殊岗位的确需要优秀人才外,部分岗位对能力要求并不高,有小学水平的人都能胜任十之八九的工作。过去把大部分优秀人才选拔到机关单位工作,对一些人并不适合,这些人不安心工作,又没有更好的地方可去,就成为机关单位里混日子的人。
机关单位人员的确需要相对固定,更换过于频繁的确不利于工作,但是也不能过于死板,除了一些专业性特别强的特殊岗位外,要多交流使用,换换环境。跨行业、跨专业交流工作,有时可以把不同的知识、经验互相融会贯通,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同时也为一些人找到适合自己的用武之地创造了条件。为一位“尸位素餐”者找到用武之地,其成就超过原来几倍甚至几十倍,比如说韩信,如果在社会上混日子,连自身温饱都无法解决,对社会的贡献是负值,刘邦用他为大将军,加速天下统一步伐,对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