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来,浙江省坚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扎实行动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这一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刻阐述搞好农村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要求。
山水之间有村落,景中有村、村中有景,炊烟袅袅、牧童晚归。这或许是很多人记忆深处的故乡画面。生态乡村中,产业如何兴旺?如何才能让人们重拾记忆中的乡愁?
毫无疑问,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批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避免“千村一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不是简单地将农村进行改造,而是打造农村的升级版。进入新时代,实施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新态势、新要求和新格局,走出具有“千村千面”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进而让乡村在换挡发展机遇中迎头赶上。
种地、采摘、吃农家饭、住农家土房子……如今,每到节假日,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会选择到农村休闲度假,感受古村落的历史文化。然而,人们对乡村旅游的直观感受往往会是,“仿古建筑、小吃一条街、工艺品商铺,吃喝玩乐模式都差不多”。发展乡村旅游不应该“千村一面”,而应该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标准可以有高有低”,这既是浙江经验给予我们的启示,也是农村守住绿水青山、实现乡村振兴原动力所在。
乡村是中国的根,传统村落不仅记载着乡愁,还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资源。绿水青山要守住,原汁原味的村落更要保护。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性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还要有深层次的人文历史保护。在城镇化进程中,要避免重复城市“千城一面”的发展模式,否则传统村落就不会有乡愁,不再是那个令人魂牵梦绕的思念之地。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美丽中国”建设必将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必须综合考虑地理、民俗、发展水平和农民关切,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让乡村美起来、活起来,真正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有美丽乡村,才有美丽中国。美丽中国背后彰显的是大写的“人民”,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能守住绿水青山,才能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让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走在“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