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前,古蔺县作为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主战场,演绎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不朽传奇。
进入21世纪,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古蔺人以“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演绎了郎酒奇迹、古蔺辉煌的发展传奇:连续4年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连续7年获泸州市目标考核一等奖,郎酒从巨额亏损跃至年销售收入超100亿……
今天,在“中国梦”的感召下,古蔺将以“干中争、争中干”的精神,开启新的长征,再度上演“四渡赤水”传奇。县委书记何广斌说,古蔺人的新梦想就是,为世界打造“中国酱香酒谷”,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建成中国名县。
古蔺梦想:
迈向四川经济强县和中国名县
古蔺县位于川黔结合部,是我省南部最边远的山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是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也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主战场和“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腹地。
在这片创造了“四渡赤水”军事绝唱并溢满酒香的土地上,如何谱写中国梦的古蔺篇章?何广斌给出的答案是,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在2012年基础上翻番,力争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位在全省提升20位以上,进入全省前50位,建成四川经济强县;2018年提前脱贫,建成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样板县;2020年建成中国名县,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古蔺的这个梦想,反映了古蔺实际,反映了人民期待。何广斌说:“群山阻挡不了古蔺前行的脚步,古蔺历来有创造奇迹的基因。实现古蔺梦一定会结合中国梦、四川梦、泸州梦,又融合每一个古蔺人的梦;既做到发展战略思想升空,又做到行为落地;既用好现有资源,又无中生有,创造资源优势。”
先建成四川经济强县是为最终打造成中国名县奠定基础,在何广斌看来,发展的竞争,最终一定是文化的竞争。因此,“中国名县”不是简单的“名气大”,而是要文化引领,要有名产业、名城镇、名品牌、名文化和名人多元融合、名实一体。
产业上,古蔺将“4+3”产业作为支撑,做强酒业、能源、旅游、特色效益农业四大传统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和做大金融商贸、运动健康、创意文化三大新兴产业,将四大传统产业打造成为产业高端,在此基础上,将三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高端产业。以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共同勾勒出古蔺的“微笑曲线”,构建成经济发展的“脊梁”,推动古蔺经济最好最快发展。空间上,形成“一带两区三片”的城镇发展新格局,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上,城镇、产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城镇带。
古蔺实力:
为世界打造“中国酱香酒谷”
“上游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到二郎滩,又该喝习酒。”在古蔺,一首广为流传的民谚,展现了白酒业的兴旺发达。
赤水河全长523公里,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特性,酝酿了茅台、酱领酒、习酒、赤水枸酱酒、郎酒、红军杯等数十种蜚声中外的美酒,被称为美酒河。
“白酒产业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进入调整发展期,高端调整,中端发力,低端提升。尽管增速慢了下来,但这种调整符合规律,而且调整后的白酒产业更健康。因此,未来白酒产业依然十分看好。”何广斌如此看待当前白酒业调整。
对古蔺白酒,抱有的不仅是信心,而且是梦想。赤水河不出百里必有好酒,流经地域出产了茅台、郎酒、仙潭、习酒等大小数十种名酒,独特的酱酒酿造技艺和稀缺的地域资源,为白酒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基础。何广斌指着规划图说:“古蔺梦,某种意义上也是世界梦,就是要超越时间和空间来发展古蔺,把‘中国特色酱香酒谷’打造成为和波尔多相媲美的世界知名白酒产区。”
目前,古蔺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古蔺本地,更是延伸到市外、省外,提出沿赤水河布局,打造纵贯永乐—太平—二郎—土城—水口的“酱香酒谷”,最终和贵州茅台、习酒一起构筑“中国特色酱香酒谷”,名酒、名镇、名园、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一个2000亿元的白酒产业带。
白酒产业只是支撑未来古蔺发展的一部分,还有能源、旅游、特色效益农业,和金融商贸、运动健康、创意文化三大新兴产业。
何广斌说,不谋长远,目标不会清晰;不立足当前,机会就会丧失。发展旅游业要跳出产业范畴,旅游业作为“城市生命”的一部分,除了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功能,更多的是一种生活和幸福感的体验。而三大新兴产业中,金融商贸抢抓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运动健康抢抓人的再生产和自我发展的制高点,创意文化抢抓精神文化的制高点。古蔺抢占了这三个“制高点”,就抢占了区域产业发展制高点,抓住了发展的先机。
古蔺力量:
85万神采飞扬中国郎撑起古蔺梦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个“老、少、边、贫”地区要打造中国名县,难度可想而知。
但何广斌对此却充满信心。他认为,一个地区最大的资源,不是矿产,也不是旅游,而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以色列、新加坡,土地面积少,但依靠人力资源开发,在全球经济中占有重要一席。而总结古蔺的发展来看,古蔺最大的变化就是人的发展、人的变化。
古蔺地处四川盆地最南端,被茫茫的乌蒙山环抱着。过去,由于地理条件和水资源短缺等原因,边远、贫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古蔺上下,很多土生土长的古蔺人走出古蔺羞于说自己是古蔺人。何广斌认为,穷不可怕,怕的是思想上“穷”。因此,他教育干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敢想、会干、干成,把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激情调动起来,形成发展合力。
郎酒的发展,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2001年,郎酒还是一个身陷巨额亏损、负债经营的县属企业;但10年后,起死回生、破茧成蝶,企业年销售收入从2002年改制时的2.8亿元飙升到2011年的103亿元,增长36倍。郎酒品牌价值从白酒行业的第9位跃升至第3位。
从继承“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到发扬“乐观自强、神采飞扬”的古蔺精神,都彰显了古蔺人的变化。
“郎酒无小事,郎酒的事就是最大的事”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为了营造良好环境,古蔺县早期成立“50办”,组织了一套班子专为郎酒服务。他们并不局限于自身的利益把郎酒限制在古蔺这个狭小的空间,而是开放式支持,让郎酒不但走出了古蔺,而且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出行难、用电难、饮水难曾经是压在古蔺人头上的“三座大山”,搬走这“三座大山”是数代古蔺人的梦想,叙(永)大(村)铁路、叙(永)(古)蔺高速、古蔺港区等一系列古蔺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重大交通项目陆续开工。如今,不到两个小时就能从古蔺到泸州。路好了,川煤集团来了,成都地奥来了,攀煤集团来了……
“电”更是古蔺人揪心的话题。200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雪灾袭击蔺州大地,古蔺电网全面瘫痪,县城停电达8天之久。但古蔺人抢抓机遇,变害为利,成功建成古蔺220KV、龙山-走马110KV电力环网,彻底破解了长期困扰古蔺的用电难题。
“经过多年的奋斗和培育,古蔺人身上展现出三种精神: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出奇制胜、转折成功的四渡赤水精神;乐观自强、神采飞扬的古蔺精神,为古蔺跨越发展再添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何广斌说,古蔺有85万人,汇聚了85万股坚定向上的力量,古蔺的中国梦一定会提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