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情 新政 热评 三权 特别关注 特产特养特业 乡村振兴 智慧新农

热评

旗下栏目:

达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来源:华夏新农网 作者:彭良刚 发布时间:2008-10-31
摘要:中共达县县委农办主任 彭良刚 近年来,达县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产品基地不断规范、规模不断状大,
  

中共达县县委农办主任 彭良刚

 

近年来,达县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产品基地不断规范、规模不断状大,省、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名优农产品品种、专业合作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现代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农户生产规模较小、农民的素质不高、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结构层次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增长方式还很粗放,机械化、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水平不高,科技贡献率不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不高。与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相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相比,与其它兄弟县(市、区)发展态势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分析达县农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达县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和现实要求。加快达县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立足实际,找准着力点、关键点和支撑点,全力推进“四化”。

 

推进生产技术科学化

 

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动力源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一是切实搞好农业科技推广。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杜)、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广泛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强与西南大学等大专院校的技术合作,搞好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发挥农技推广体系作用,积极引进、推广、示范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新品种。加快农业品种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种养业的良种覆盖率,并不断优化种养结构。加强农业、林业、畜牧等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积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更好的为农民提供优质快捷的科技咨询服务。二是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利用农广校、县党校、凤凰职校等教育网点.实施好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等培训工程。组织农口部门科技人员和乡镇干部深人农村一线,广泛调查,深入研究,针对农民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技术.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田问现场培训会等适合农民生产特点的教育方式,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达州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报告》的规划设计,分年度、按步骤、高标准地建设园区.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引导资金。出台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突出科技含量。严格目标考核,切实抓好园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

 

推进生产方式集约化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的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过程。一是着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健全政府、信贷、社会、科技等投入机制,解决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推广体系。规范一事一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 的原则,正确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管理制度,适度集中土地经营权,稳步推进以村为单位的土地规模经营,切实解决好设施农业和规模经营用地、政策补助等问题。鼓励和支持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利用土地。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适度打破原始产业布局,提升农业区域化、专业化水平,戒“小而全、全贪多”的欢念,顺“多不精、全不大”的观念。加快发展大棚蔬菜、花卉,增加土地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业,抓好肉牛、肉鸭、肉鸡、肉兔等小区建设,完善现有小区配套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提高集中存养量。三是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监督监管体系和动物疫病防疫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申报认证步伐,修订和完善地方农业标准,加强农业标准示范项目、基地建设,提升农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引导农民自觉按照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支持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从农药、化肥等农业投人品的源头控制人手,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实施“放心农资”示范工程,为标准化生产创造良好环境。尽快实现优质稻、蔬菜、生猪等优势重点产业标准化生产,对新兴产业最初就要实行标准化生产。认真落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推广机械化插秧、联合收割机、苎麻打剥机、耕整机等新技术、新机具。鼓励农民合资经营农业机械,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

 

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模式发展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立足现有基础,围绕优质、离效、生态产业,不断加大投入,合理开发资源,把大堰乡、金檀乡杨岩獭兔专业村、双庙乡九贤寺蚕桑专业村、管村高寨水果专业村等建成“一乡一业”特色乡镇、“一村一品”专业村,逐步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连一片“的发展格局,实现规模经营,扩大产业覆盖面和示范影响力,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培育龙头企业。鼓励智鹏麻业、郑胖子集团、官田种猪选育场等龙头企业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依托优质稻、蔬菜、水果、生猪等产业。采取招商引

责任编辑:彭良刚
0

网站春秋           成长展望           商务觅源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