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要情 新政 热评 三权 特别关注 特产特养特业 乡村振兴 智慧新农

农业资源变资本

旗下栏目:

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22
摘要:田成方、树成簇、水成网,赣鄱大地千里沃野、美不胜收;花一程、林一程、水一程,红色热土田林交错、变幻多彩。山美、水美、人更美;风景美、环境美、文化更美。 走进新余市分宜县操场乡牛泥塘村,一片热火朝天的旅游开发景象,昭示着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

 田成方、树成簇、水成网,赣鄱大地千里沃野、美不胜收;花一程、林一程、水一程,红色热土田林交错、变幻多彩。山美、水美、人更美;风景美、环境美、文化更美。

  走进新余市分宜县操场乡牛泥塘村,一片热火朝天的旅游开发景象,昭示着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势头,该县通过挖掘传统村落和古建筑的厚重古韵,打造进士文化、名人文化、围屋文化等文化名片,因地制宜推出追溯历史、观赏风情、果蔬采摘等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往寻古探幽。同样的一幕也出现在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陈家村委会山前周家村小组,那里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九打吉安”历史陈列馆、红色标语、红色雕塑等景点,让人仿佛置身那段峥嵘岁月之中……文化,成为一条生命线,贯穿于赣鄱大地乡村振兴的进程中。

  文化作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起到铸魂化人的作用。“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南齐王融在其《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的这句话,道出了文化在人的精神思想、社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和作用。我国古代很多论著中,每每提及“文化”二字,往往意味着以文字、文章承载的礼仪文化、制度文化“教化”“教行”世人。

  文化是根,是一种长久的内涵和积淀。而乡村文化,则是乡村民众群体生活智慧的结晶。文化振兴对于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因为乡村是一个生活共同体,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力量“凝聚枢”和发展“风向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当前,农民有着渴望农村文化发展的需求。近年来,乡村文化补短板工作聚焦在文化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大部分农村地区建立了标准化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平台,博物馆、文化馆(站)、图书馆(室)、宣传窗(栏)、农村书屋、文化广场等基本建设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内容日益丰富、结构不断升级,需要在促发展上科学谋篇布局。

  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既要塑好形,也要铸好魂。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内蕴,传承农村耕读传世、仁爱孝悌、克勤克俭、敦亲睦邻、笃实诚信、守望相助、谦和好礼等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守护好中华文化之根。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时代发展与社会需要,将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内容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之一。

  农村文化建设,要做好各项制度配套。要做好文化输血,通过知识、资金、人才下乡等,将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输送到农村。统筹和协调多方力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乡村文化治理体系,激发农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鼓励、支持和吸引各种社会力量,特别是高素质、有责任、有情怀的知识分子、专业人才等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来。全面激发以群众为主体的全社会参与热情,农村文化造血功能将逐渐提升、日趋强大。

  乡村是现代化的乡村,并非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的附庸,“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指向。为此,还应围绕“乡愁”重构乡村文化生态,以乡土情结强化群众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切实增强乡村振兴动力。具体说来,应当保护利用好古镇古街、祠堂民宅、古树名木等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保护利用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乡村文化更多一点“泥土的芬芳”,增添一些“时光的味道”,成为人们乡愁的寄托。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它是民族的血脉,是精神的家园。事实说明,只有塑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思想文化体系,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乐起来,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实现。我们坚信,以中华优秀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赣鄱大地乡村建设将更加和谐、宜居、美丽。

 

责任编辑:
0

上一篇:2025年累计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春秋           成长展望           商务觅源           合作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