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成都市“两会”上,《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下简称“新的城市总规”)正式提交代表委员们审议,并立即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未来20年成都会有怎样的变化?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有哪些利好?针对新的城市总规,市民、网友们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2月28日,成都商报采访市规划局,梳理了20个市民们最关心的问题。城乡空间布局、生态环境打造、文化保护与发展、城市治理举措……你所关心的,都在这里。 1 关注人口 以水定人 至2035年市域总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这是怎么测算出来的? 答:水资源承载力是成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城市总规将至2035年市域总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同时将引导人口重点向市域东部和南部集聚转移,严格限制龙门山山区和山前地区的人口规模。至203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360万。 2 关注空气 以气定形 大家都很关注成都的空气质量,规划里有没有考虑城市“通风”的问题? 答:新城市总规明确的“四定原则”之一,就包括“以气定形”。也就是针对大气环境特征改善城市通风环境,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具体来讲,成都将针对大气环境特征优化城市格局形态,中心城区延续扇叶状组团布局,东部城市新区带状组团布局,保障城市周边生态空间通风能力。将全域构建“8+26”的两级通风廊道。结合生态绿隔区、环城生态区和城市内部的道路、河流、公园绿地划定城市通风廊道,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共形成城市一级通风廊道8条和二级通风廊道26条。 3 关注格局 为何东进 新总规里最受关注的就是“东进”。为什么要引导城市向东发展呢? 答:在这一点上的主要考量,是龙泉山以东承载力更优、发展潜力更大。首先,这一区域大气扩散条件较好、大气质量全市最优。而在水资源方面,这一区域的承载能力较高,且沱江存在分质供水潜力。土地资源方面,龙泉山东部区域,以低丘中丘为主,开发空间潜力巨大,土壤土质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更适合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 4 为何西控 “西控”,是不是意味着西边的发展会变慢? 答:当然不是。根据新的城市总规,西部区域是都市现代农业和生态涵养功能区,包括全市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都江堰灌区,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区域。以持续优化生态功能布局和发展绿色产业为重点,全力保持生态宜居现代田园城市形态。发展目标是成都市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蔬菜粮食生产功能区、西部绿色低碳科技产业示范区、国家生态宜居现代田园城市典范区、世界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和天府农耕文明重要展示区。同时,西部区域会控制建设形态,提高园林绿化水平,提升宜居性。严格控制居住建筑容积率。 5 为何中优 都在说新城发展,那“老城区”咋办? 答:中部区域是都市功能优化区,是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主要承载区。发展目标是建设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国际交往核心区、天府文化集中展示区。 这就是说,“老城区”以后的绿地和公服设施会更多,随着开发强度降低,人口密度也会降低。按照规划,中部区域内规划人口密度调减到1.36万人/每平方公里以内。还会建设城市音乐厅、露天音乐广场、四川大剧院、国际足球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重大公共设施。总之,“老城区”一定会变得更美丽宜居。 6 “一心”内涵 规划中提出了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这个公园对老百姓有啥实际用途? 答:成都将构建市域“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网络化空间结构。“一心”,就是指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这是目前全球规划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新城市总规把龙泉山由生态屏障提升为世界级品质城市绿心和国际化城市会客厅。一方面加强生态保育,划定生态用地113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88.7%;另一方面承载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高端服务以及对外交往等功能。 7 关注服务 一站式 规划是不是都是很宏大的?对老百姓生活具体有啥好处? 答:成都将在全域统筹布局11类重大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支撑城市能级提升。包括重点建设天府奥体城、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等。其中天府奥体城规划总面积85平方公里,将建设成为国际体育赛事名城核心区。更重要的是,通过构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建设社区综合体,以后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的“一站式”社区公共服务。 8 关注教育 教育划圈 新总规对教育设施是如何规划的? 答:新城市总规提出,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中小学建设标准,将预留足够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学校用地,合理增加教育科研设施用地。 采用新建、改扩和撤并等方式,加强和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设施布局,小学服务半径原则上为500米;中学服务半径原则上为800-1000米。完善幼儿园配置与布局,服务半径原则上不宜大于300米。 9 关注医疗 医养结合 对老年人有没有养老设施的规划? 答:新城市总规提出,将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多方式扩大养老服务设施总量供给,将养老资源向居家、社区、农村倾斜,向经济困难、失能、失智、失独、高龄老年人倾斜。实现医养融合发展,扩大照护型服务资源。至2035年,千人养老机构床位数提高到45张/千名老人。社区养老设施以500米服务半径、兼顾社区行政区划的原则进行配置。继续改造和完善救助管理站和社会福利院,完善制度。 10 走进社区 现在优质医疗资源还是太少,新总规有没有考虑? 答:新城市总规提出,将加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在薄弱地区和重点领域的配置,实现各区都有三级甲等医院。原则上城区按照每15万-20万人的标准设置一所综合医院,新增医院占地原则上不少于2.3公顷。在每个乡(镇)设置一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结合15分钟基本公服圈,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若部分区域服务半径较大,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 11 关注发展 整体跨越 成都的发展会是“一花独放”吗?有没有考虑省内其他城市? 答:新的城市总规提出,将发挥成都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全省整体跨越提升发展新格局。推动国铁干线、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加快融合。加快成都与德阳、绵阳、资阳、眉山、乐山、遂宁、雅安等周边城市的一体化进程。 12 城乡统筹 除了城市,乡村的发展呢? 答:新的城市总规提出,将促进城乡功能融合发展,结合产业功能区、风景名胜区、轨道交通线网及重要交通节点,重点建设景区型、园区型、农业型3种类型97个特色镇,植入文化、旅游、创新、农业科技等功能。将塑造新型城乡形态,打造不同主题类型的城乡统筹示范线、示范片,全域塑造“产田相融、城田相融、城乡一体化”的城乡形态。将创新城乡融合机制,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等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等等。 13 空间优化 在过去,成都的空间结构是“两山夹一城”。但规划中重新优化市域空间结构,“两山夹一城”要变成“一山连两翼”,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这是什么样的新结构? 答:规划中提出要构建市域“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网络化空间结构。 “一心”,即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两翼”包括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 三轴分别是南北城市中轴,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 多中心,即在市域范围内形成28个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中心。把城市核心功能与空间结构有机衔接。 14 关注交通 四铁融合 和其他城市相比,成都地处内陆,高铁网络也还不够发达,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答:未来成都将空铁并重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新城市总规提出,加快建设天府国际机场、扩能双流国际机场,构建国际航空枢纽,客运能力达1.5亿人次/年。实施“四铁融合”,通过蓉欧快铁、出川高铁、成都平原铁路公交化和市域地铁深度融合,支撑联通亚欧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通过“两纵一横”融入国家高铁网络,构建“148”高铁圈,实现成渝城市群内1小时可达,到西安、昆明、贵阳、武汉等“1+8”中西部城市4小时可达,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8小时可达。 15 绿色交通 城市大了后,车肯定更多了,未来出行是不是会更堵? 答:成都将构建高效绿色的交通体系。至2035年,规划37条、共1696公里城市轨道,实现中心城区、东部城市新区、8个区域中心城以及大部分特色镇、产业园区(集聚区)轨道覆盖;实现市域“半小时”交通圈。 中心城区依托“十六高二十五快”高快速路构建一体化和网络化路网体系。中心城区规划结构性主干路43条,在各个组团形成功能完善的路网体系。 至2035年,实现绿色交通分担比85%,其中公交出行分担率占机动化的70%,轨道出行占公交的80%。 16 关注住房 租售并举 我很关心未来成都的住房市场会怎样发展? 答:新的城市总规提出,将完善租售并举的住房体系,实现住有所居。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将稳定房地产市场作为长期方针,以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加强需求端有效管理,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大力推动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17 关注环保 绿道系统 对于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市民都十分期待。具体将怎么建? 答:根据规划,成都将加快实施全域“一轴两山三环七带”区域级绿道。以区域级绿道为骨架,城市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相互衔接,形成串联城乡公共开敞空间、丰富居民健康绿色活动的天府绿道体系。同时将增加城市公园、小游园和微绿地。加快建设城市公园,其中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102座城市公园。因地制宜建设3000平方米以下的小游园,见缝插绿设置微绿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做到“推窗见田、开门见绿”,实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 18 关注风格 一城十景 “国际范儿”的成都还有没得“成都味儿”? 答:根据新的城市总规,成都将高标准建设天府锦城、天府中心、天府奥体城、城市音乐厅、国际足球中心、熊猫星球等城市标志性设施,打造“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文化景观、文创街区和文创小镇,做强文创产业发展核心载体,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天府锦城,重点打造“一城十景”,包括天府源、宽窄巷、文殊坊、大慈寺、武侯祠、浣花溪、水井坊、音乐坊、猛追湾、锦江岸。 19 关注产业 创新驱动 作为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应当重点关注哪些产业领域? 答:成都将构建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而言,将大力夯实实体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打造产业生态圈,建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还将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推动新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20 关注机制 多规合一 蓝图绘得这么大,怎么确保能实现? 答:城市总体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将成为成都城市发展的法定蓝图。将构建可核查、可落实、可分解的指标体系;构建逐级传导的规划体系;基于各级事权的强制性内容分级;推动“多规合一”体系建设;形成定期评估、动态维护的长效机制;建立规划实施监督问责制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明确行动计划,推动规划实施。(记者 王垚 钟茜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