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在国家粮食核心产区河南省尉氏县,沃野千里,麦菽如浪,渠田相连,平畴如织。谷雨时节的一场喜人春雨,更是带来了丰收的憧憬。
尉氏县地处豫东平原,总人口102万人,耕地面积132万亩,是全国优质农副产品产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尉氏县视察小麦生产时指出:“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抓紧抓紧再抓紧。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近7年来,尉氏县始终牢记嘱托,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走出了一条具有尉氏特色的粮食发展之路,利用高科技充分发展“智慧农业”,树立了全国粮食生产的“尉氏标杆”。
据尉氏县张市镇党委书记娄士强介绍,该镇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小麦平均亩产在1450斤以上,“最高的亩产能达到一千六七百斤”。
据介绍,尉氏县积极落实基本农田“五不准”制度,运用“蓝天卫士”“一中心四平台”等技术平台,对基本农田实行网格化、无死角监管。同时,扎实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机械深翻、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提高3%、4.5%,全县耕地质量逐年提升。
该县近年来已累计投资10.63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84万亩,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效农田。仅2020年就投资3260万元,高质量建成1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实现对固定式喷灌、半固定式喷灌、伸缩式喷灌等多种灌溉模式的实时、精准控制,农田灌溉系数提高近30个百分点,示范效果更加明显。
在张市镇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尉氏县充分利用“智慧农业”,强化农业物联网、无人机植保、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技人员通过一部手机,就能遥控指挥植保无人机对农田进行浇水等作业,该农田示范区通过应用5G技术、农业大数据技术和云平台管理系统等,充分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增产增收。
该县还依托中种联丰等公司,先后繁育出百农4199、昌麦20等十余个小麦品种,小麦繁育基地达到3万多亩,优质专用小麦达到2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9%,“尉氏小麦”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尉氏县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始终稳定在160万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持续稳定在65万吨以上,以小麦为主的主粮商品化贡献率超过80%。”尉氏县副县长徐国现介绍道,“2020年全县粮食总产65.7万吨,比2014年的55.4万吨提高18.6%,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58元,是‘十二五’末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