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消除绝对贫困任务完成以后,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如何确保不发生大规模返贫,如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3月8日,新京报2021全国两会经济策论坛邀请来自政府、学界、基层、企业等各界人士,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论坛上,嘉宾们讨论了电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电商不仅可以帮助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还应用于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等生产端环节,使得农村的供给与城市的消费市场更好对接起来。在其中,数字化“乡村新基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商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将农村供给与城市消费市场对接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局长、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降初。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电商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局长、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降初形容:“在中国农村,电商不是雨后春笋,可以说是暴风骤雨,到处都是。”农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压力,比如,没有规模的形不成带动效应,但规模大了又出现同质化,时间长了会出现“卖难”的问题,或者即使卖得出去价格也不高的问题。电商就是解决“卖难”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孙斌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孙斌表示,借助电商平台,他的企业由原来单一的2B市场扩展到2C市场,使得产品由产地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电商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建立的一个直通车,扩大了企业产品宣传,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时消费者能够以优惠的价格享受到最佳的产品。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表示,电子商务在帮助农村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和加工品的销售方面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把农村的产品种植、生产、加工的供给,与城市或者说全国的消费者进行对接,产生了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量空间。
高红冰用“淘宝村”的经验来举例。最初农村有一些农民率先在淘宝开店,卖农村的农产品或手工艺品,他们卖得好以后,周边邻居就跟着学,后来形成整个村的农民都在开淘宝店的现象,这些村后来被称为“淘宝村”(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本村活跃网店数量达到100家或占到当地家庭户数的10%的行政村)。这就是电商销售模式在农村扩散的过程。高红冰提出了一组数据,2020年,全国有5425个淘宝村、1756个淘宝镇,这些淘宝村和淘宝镇在阿里平台的销售额突破1万亿,店铺296万个,带动直接就业机会828万个,成为中国农村就业新动力。他还透露了另一个数据,过去8年,阿里巴巴平台助农销售农产品1万亿。
“同样是1万亿,农村卖到城市的1万亿,与城市卖给城市的1万亿相比,对农村人口的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作用是非常不一样的。这一模式提供了由全国消费市场所支撑的农业加工生产产业化的长期脱贫力量。”高红冰称。
用“乡村新基建”做好产销对接 新基建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降初介绍四川的脱贫攻坚经验表示,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抓产业,但是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做二三十年才能成规模,任务重,需要坚持。比如盐源县的苹果产业,以及会理县的石榴产业,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抓,才能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提出,乡村产业化发展,一种思路是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比如,农业与电商、康养、物流等的融合。
高红冰表示,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利用电商品牌力量,来帮助农村持续成长商业能力。商业能力包括农产品在城市的销售,也包括在农村对农产品进行产业化,让这些产品与城市的消费零售体系对接起来。这就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做数字化的消费和零售,对接数字化的供给,进而形成一个全国的数字化新基建系统,来推动数字化乡村振兴的发展。他认为,这将会形成中国振兴乡村的一支很重要的力量,新老基建融合形成的“乡村新基建”也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他提出,从阿里的实践来看,农村电商在脱贫攻坚和帮助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作用,背后主要是“乡村新基建”的两大板块在支撑,既包括销售端,也包括生产端。首先是大家熟悉的电商平台,也就是农产品销售端“最后一公里”。电商也是多层次的,以阿里为例,不只有核心电商平台淘宝、天猫,还有“新零售”平台比如盒马、大润发等,“内外批发”平台如1688和国际站外贸。这三类电商平台,可以为乡村农产品提供多层次的消费渠道,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破解农民“种好种差一个样”难题,同时也让消费者有了更丰富的选择,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另一个板块是“最先一公里”,就是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等生产端环节。高红冰介绍,阿里正在建设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120个盒马村,全国第一个盒马村就在四川丹巴,种了100亩黄金荚和200亩高山叶菜,专供盒马销售,让村民一年增收数千元。在加工端,阿里巴巴建设的成都、淄博、南宁、昆明、西安五大产地仓,通过“合作基地+产地仓”模式覆盖18个省300个县域的农村,每年可支持100万吨生鲜农产品经产地初加工直接送上餐桌。在物流端,阿里巴巴在乡村建设的1000多个菜鸟县域供配中心,能够让快递物流直接触达乡村,助力工业品和农产品的上行与下行。
对于农村电商发展,高红冰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用好“乡村新基建”,全面拥抱“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数字化全链路,做好产销对接,相信这些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企业建设的“乡村新基建”,能够有助于电商企业提升发展水平。
二是从企业练内功角度出发,他建议按照农业农村部提出的新“三品一标”要求,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创新应用好技术,深度挖掘好产品,用心打造好品牌,讲好故事,用好渠道,让更多优质产品卖出好价钱,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带动更多的人共同致富。
乡村如何留住人才和资本?需建立全面配套体系
乡村振兴需要资本和人才。魏后凯表示,资金下乡了,人才、品牌、营销技术、销售渠道都跟着过来,才能更好实现发展。首先要把乡村本土的人才留住和利用好,通过培训等方式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发挥多种手段吸引人才,解决乡村人才短缺问题。
孙斌表示,当前在农业服务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以及乡镇一级的农业管理层干部等方面,存在人才短缺和断层问题。他建议降低乡镇及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入围门槛,让真正愿意投身农业、真正能够从事农业的人才进来,同时鼓励一些在外地创业的本地人才或是退伍军人回到农村发展。对于资本进入,他表示,资本要选准产业联合体,最好是资本进入之后有一定的市场渠道。
高红冰表示,人才和资本下乡的问题极为重要。一些农村、乡镇留不住人,是因为这些地方没有好的商业环境、娱乐设施、公共服务,人才会流向城市、县或者地市。因此,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农村建立文化、娱乐、消费设施、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这需要地方政府和企业一起来努力推动。
阿里巴巴也有一定实践探索。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阿里巴巴联合区县政府创新了一种“客服县”模式,由地方政府提供拎包入住的基础设施,阿里提供数字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工作机会,在区县建设客户体验中心,让小镇青年实现家门口的数字就业,进而把人才留在县域。阿里巴巴还有“兴农脱贫学院”,在2020年培训超过15000人次电商人才。
在资金方面,2017年,阿里巴巴成立脱贫基金,围绕教育、健康、女性、生态、电商五大方向,探索互联网脱贫模式。下一步,脱贫基金将升级为“乡村振兴基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继续深入推进产业、人才、治理到科技兴业的整体数字化转型。
高红冰表示,农村的产销兴旺,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业,同时要全面推动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数字化水平,让乡村振兴的五大方面形成闭环、相辅相成,以此来吸引人才和资本进入农村,帮助农村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顾志娟 胡萌 侯润芳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