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到了!”20日中午,在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鱼乡稻田生态养鱼专业合作社的稻田中,20多名游客卷起裤脚下田徒手捉鱼,惊呼声不绝于耳。
而在梅州,松口镇圳头村的柚农古祖华,打理完自家柚子地后,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梅县(大黄)金柚产业园内操作、维修设备,“现在成了‘上班族’,每个月有八千多元工资”。
同样在粤东,惠来县海源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詹伟杰正忙着新鲍鱼上市,这主要得益于,在当地之前举行的鲍鱼网络节和云展会上,因疫情积压的3000多斤鲍鱼全部售完。
当前,全省多种创新种养模式赋予农田更多功能,农村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开拓农产品销售新渠道,而遍布全省的农业产业园则有力提升农业发展品质,带动农户实现丰收、增收。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到今年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1.6%,在一二三产业中增幅最高。同时,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5.8%,增速比1-5月提高22.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94.4元,名义增长2.6%。
蜜柚丰收
种养加旅游让农户腰包鼓起来
每到丰收节前后,清远连南抓稻田鱼,已成老广们体验农事乐趣的首选。“9月开始稻田黄了、鱼儿肥了,从5日至今已有1000多人来赏梯田、抓稻鱼。”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鱼乡稻田生态养鱼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房金阳说,这半个月来仅此一项收入就超过8万元。
稻田养鱼是连南瑶族传统的养殖方式,每年农历六月,一季稻栽种后一周,村民便在稻田放养本地鲤鱼与鲫鱼。稻谷金黄熟透之际,正是捕捉、品尝稻田鱼最佳时节。也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手段之一,被誉为“致富鱼”。
依托稻田养鱼这一独特的农耕方式,连南打造出“稻田鱼+旅游”模式,于2014年举办首届“稻田鱼文化节”,打造了赏鱼、捉鱼、吃鱼、购鱼的稻田鱼产业链,吸引更多游客,带动稻田鱼养殖产业发展。
“以前稻田鱼每斤20元,现在可卖到40元每斤。我今年养了3亩稻田鱼,产量200多斤,卖了1万多元,另外稻谷还有几千块收入。”当地村民邓五角四说,养稻田鱼能实现收入增长,以前是不敢想的事。当地农业部门介绍,2019年连南稻田养鱼面积6800亩,平均每亩稻田比单纯种植稻谷增加产值1654元。
同时,连南“稻鱼茶”产业园项目于2018年8月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录,截至2019年底,产业园区内31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
通过稻鱼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连南全县水稻、稻田鱼、茶叶产业增长明显,2018年底至今新种茶园超过2000亩,有机稻种植、稻田鱼养殖增加6500多亩,带动9000多户农户增收。
“我们合作社有500多亩的稻田鱼基地,在丰收节前后,预计能吸引5000名游客,占全年游客量40%左右,能增收40多万元。”房金阳满是憧憬地说。
蜜柚分选线
直播、电商打开增收新空间
“北有大连鲍,南有惠来鲍”,揭阳市惠来县是广东最大的鲍鱼产区,目前年产值超15亿元,带动当地1万多人就业。
发展鲍鱼产业也是当地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特别今年受疫情影响,多家鲍鱼企业出现滞销情况。当地开始强化农业数字化运用,探索“产业+互联网+数字赋能”新路子,开创“网络节+云展会”模式,以新的方式去稳生产、拓销路。
詹伟杰受疫情影响积压的库存,在当地的鲍鱼网络节和云展会上销售完,“当时就销售了3000多斤,到9月卖完,赶快抓紧新鲍鱼上市。”
詹伟杰的公司是惠来鲍鱼育苗和养殖龙头企业,“直播带货”“云展会”的应用,既畅通了网络销售渠道,也推动当地每公斤鲜鲍鱼价格增长超10元,公司厂里40多名贫困户也得以增收。
在当地,“网络节+云展会”的模式也带动了惠来凤梨、荔枝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实现销量和价格双提升。而这样的直播带货已成“时尚”,广东创建广东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推动“短视频+网红”营销模式,搞活大流通,为农产品营销插上了“数字的翅膀”。
另外,多地都运用新技术,推出新产业、新业态,多措并举助力农民增收。全省启动763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总投资达3568.2亿元。并开拓大市场,持续推进“12221”市场体系建设,布局“线上、线下”两个市场,打好国内、国际市场“两张牌”,构建起“粤字号”农产品国际市场营销新模式。
抓稻田鱼
现代产业园带动农业品质提升
“一家几代人都种柚子,现在种有800多株,今年共产果12万多斤,都卖给众信水果专业合作社,得益于精细管理,价钱也相对高出一些。”古祖华边操作自动分选输送设备边说,解决柚子的销路问题后,一家人来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梅县(大黄)金柚产业园,成为“上班族”。
“我主要负责操作、监管和维修机器,每个月有八千多元工资,我老婆、嫂子也在这上班,负责电商和物流,工资也有三四千元,就在家门口上班,很方便照顾家庭。”古祖华说。
2018年,占地300亩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梅县(大黄)金柚产业园落户大黄村,很快便吸引28家合作社进驻。入了合作社的柚农不再担心销路问题,产业园会预订合作社柚农的柚果,再统一清洗、包装、销售。
“通过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蜜柚仓储、包装、物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能力均有所提升,不仅壮大了龙头,也致富了柚农。”大埔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绍辉说,通过建设产业园,当地辐射带动了2.67万农户种植蜜柚,去年户均可增收2480元。
丰收的喜悦
到今年,依托梅州柚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政策奖补资金,梅县区、大埔县均建成分级分选设备,可根据柚果内在含糖量及外在品相进行检测并阶梯式分级,实现优果优价,让柚农实现增收。并且,梅州还对梅州柚统一名称、Logo、品牌,进一步拓展、延长梅州柚产业链,形成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品牌化营销的新格局。
到目前,梅州已创建以梅州柚为主导产业的1个国家级、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柚果经营主体478家,辐射带动超过70万从业人口,有效促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撬动下,梅州柚正成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不仅柚子,目前全省农业产业发展持续提升,“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发展,已建设14个国家级、16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1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62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居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