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27日电 (记者常钦)“用传统方法养猪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效益低下。”江西省浮梁县经公桥镇歧田村村民程志远是个老牌养猪专业户,如今对于新兴的循环生态养殖也是门儿清:种植玉米、红薯用来喂猪,利用猪粪建起沼气池,沼气用来炒菜烧饭,沼液沼渣用来种植蔬菜,收入比以前提高近3倍。这得益于他的一个新身份——新型职业农民。5年来,他多次参加县里举办的免费技术经营培训,通过考核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 经过多年持续不懈的奋斗,截至目前,我国像程志远一样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规模已经超过1400万人,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加速涌现。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将达到2000万人,成为现代农业先导力量。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初步形成规模,将有力促进“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问题的解决。 政策措施坚实,覆盖更广了。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进行部署安排,2012—2017年连续6个中央1号文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要求,陕西、山西、湖南、江苏等10多个省市区先后出台专门文件或规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部分省还列入农业现代化或民生工程考核。 制度体系健全,力量更强了。经过探索,目前已经建成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建制,形成了一支拥有近2万名专职人员和5万余名兼职教师的农民教育培训专业队伍,目前70%以上的示范县基本建立起“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2012年以来,全国共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400多万人,大多成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骨干。 创新手段方式,路子更宽了。各地突出绿色发展,推动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应用。构建新机制,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参与培育。应用新手段,对接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智能高效的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全程跟踪指导,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