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采自网络图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据日前农业农村部官网消息,2023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聚合资源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进展,全国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中有增。
202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
农业农村科技是直接关系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紧要任务。2024年1月2日,农业农村部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强调聚焦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扎实做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
近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总经济师黄君一表示,将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引领带动全市乡村面貌整体提升。
江苏拥有独特的海洋资源禀赋,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日前消息,目前江苏海洋渔业年产值超500亿元,海水产品年产量达135万吨,江苏正多措并举加快建设“海上粮仓”。
山东畜牧业产业基础比较雄厚,规模化养殖水平、肉蛋奶产量、屠宰加工能力、畜产品出口量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为全面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近日,山东印发《关于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力争到2030年,畜牧业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率先建成畜牧强省。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湖南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当前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达8.1万个。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
2023年12月19-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会议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粮食生产、防止规模性返贫、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城乡融合等内容展开部署。
会议强调,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会议指出,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投资补助水平。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
会议明确,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
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2023年12月31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消息称,2023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聚合资源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进展。
2023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半以上耕地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着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加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启动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一批重要标志性机具研制取得突破。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肉蛋奶、果菜茶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农产品消费需求。
产业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首,2023年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壮大,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提高到2.52。农业功能价值不断拓展,乡村休闲旅游稳步恢复,乡村业态更加丰富多元。新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和10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促进产村融合、产镇融合,更多农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2023年全国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中有增
2023年12月2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称,2023年全国脱贫人口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截至10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298.25万人,超目标任务279.08万人。
农业农村部充分发挥东西部劳务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帮扶机制作用,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升。截至10月底,东部8省吸纳中西部脱贫人口务工928.9万人,超目标任务51.2万人。探索推广“企业+就业帮扶车间”等新模式,指导各地按照“升级一批、扶持一批、新建一批、调整一批”的原则,对就业帮扶车间实行差异化帮扶,推动提升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能力,截至10月底,中西部22省(区、市)共有就业帮扶车间38074个,同比增加2078个、增长5.77%;吸纳脱贫人口务工就业50.39万人,同比增加1.82万人、增长3.74%。加强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和资金保障,切实发挥安置弱劳力半劳力就业的“兜底”作用,截至10月底,中西部22省(区、市)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440.94万人,同比增加10.06万人、增长2.34%。
农业农村部:破解科技和产业“两张皮”问题 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4年1月2日,农业农村部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
会议指出,农业农村科技是直接关系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紧要任务。要坚持“四个面向”,突出应用导向,切实转变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的理念、思路、机制,充分调动政、产、研、学、用等各方面力量,构建有力有效的科技创新体制,从根本上破解科技和产业“两张皮”问题,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会议强调,要聚焦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抓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解决好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要明确各级各类涉农科研机构的基本功能定位,逐步建立起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创新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在项目选题上立足产业实际征集需求,在组织实施上针对项目特点优化管理,在评价验收上注重用户反馈和实际效果。要加力推进研发应用,千方百计加快高产高油大豆、丘陵山区农机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突出集成加强适用技术推广应用。要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在严守廉洁底线的基础上,建立激励有效的机制,健全约束有力的办法,充分调动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重庆将实施 “五大工程” 力争到2027年建成100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据《农民日报》2024年1月4日消息,近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总经济师黄君一表示,将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按照示范创建工作时序,力争到2027年建成100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到2035年全部建成,对创建成功的村,将给予每村100万元的奖励。
“五大工程” 即实施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建设工程、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工程、“三个革命”深化提升工程、以党建为引领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工程和乡村人才支撑工程。
黄君一说,乡村建设任务艰巨繁重,各区县农村建设也不平衡。通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引领巴渝乡村风貌整体跃升,乡村环境美丽宜居,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公共服务有效保障,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到实现。
海洋渔业年产值超500亿元 江苏加快建设“海上粮仓”
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1月3日消息,目前江苏海洋渔业年产值达500多亿元,海水产品年产量达135万吨,江苏正多措并举加快建设“海上粮仓”。
前不久,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加快推进海洋渔业发展若干措施》,全力推动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助力江苏建设海洋强省、农业强省。
江苏明确将制定海洋牧场建设、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建设、远洋自捕水产品回运等支持政策实施细则,进一步拓展海洋渔业发展空间。为推动远洋渔业发展,江苏鼓励高品质远洋自捕水产品回运,国内远洋渔业企业自捕鱼运入江苏卸载,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运输费用补贴。鼓励沿海地区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吸引远洋渔业企业落户,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助推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加快推动畜牧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为全面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后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200亿元,肉蛋奶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以上;力争到2030年,畜牧业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率先建成畜牧强省。
《意见》立足省情实际,坚持提升规模、集约养殖、结构合理、绿色低碳、集群发展,提出推动畜禽养殖向规模化特色化转型升级、推动设施畜牧向集约化数智化转型升级、推动加工经营向一体化全链条转型升级、推动发展方式向生态化绿色低碳转型升级4项重大部署。
为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意见》明确,聚焦精深加工延链,重点培育一批畜牧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加快畜产品精细化分割、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聚焦平台经营补链,加强畜牧领域研发公共服务、成果孵化转化等平台建设,依托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推进标准研发、验证评价、示范推广,发挥山东健康肉预制菜产业园示范引领作用,用好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平台;聚焦品牌打造强链,到2025年,培育全省性畜产品公用品牌2个、区域性畜产品公用品牌20个、企业畜产品品牌200个、畜产品科普基地60家。
湖南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超8万个
据《湖南日报》2023年12月中旬消息,近年来湖南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当前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达8.1万个。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通过把耕、种、防、收等部分或全部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近年来,湖南将农业社会化服务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全省累计安排资金16.6亿元用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各市、县积极推进服务试点。
农业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促农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湖南以粮食为主的服务组织达6.63万个,助推全省直接增产粮食24亿公斤以上;2022年带动小农户近545万户,亩均节本增收180元以上,有力提升了小农户种粮积极性。据统计,全省粮食生产服务组织的亩均服务纯收益达到180元左右,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供了一条有别于传统种养业的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