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杜黄新村一景。黄俊皓 供图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包括9个部分33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
这是继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之后,发布的第一份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再次表明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首提“农业强国”有何深意?
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申了“三农”的重要性,“三农”的“压舱石”地位被进一步强调。
文件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在山东省嘉祥县纸坊镇黄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无人机和植保机在田间穿梭。赵九龙 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农业强国”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作为重点提出。中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迅速补齐现代化建设短板,而且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分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指出,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强国”也有对国际环境的考量。近年来,国际形势非常不稳定,在这种背景下,农业对保持国家稳定和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粮食问题不容有失。中国是人口大国,耕地资源稀少,更需要绷紧粮食安全的一根弦,要逐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以往很多农业先进技术和优质种质资源都被国外掌握,面临“卡脖子”的风险,未来中国必须建设农业强国,补齐农业生产的各方面短板,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农业强国”如何实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目标导向入手,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乡村振兴主题,注重长短结合,突出“短实新”特点,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守牢的底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文件包括9个部分33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
资料图 图为素有“桂北粮仓”美誉广西柳州市柳城县 汤晓逵 摄
守底线就是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强调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二是强调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促振兴就是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一是强调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二是强调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业经营增效,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三是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四是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强保障就是加强组织领导。强调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农业强国,强国农业,这是战略性、长期性的任务。当前,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集中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才能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归根结底是为了造福农民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造福农民,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需要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让农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富“口袋”,要依靠促就业、增技能、搞改革实现。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让亿万农民群众扎扎实实获得财产收益、共享改革成果,就能更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而富“脑袋”,则需要乡村塑形与铸魂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让大家关心关注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情况得以有效治理,真正移风易俗,让乡村稳定安宁、宜居宜业更和美,让农民心有归属、幸福指数节节高。
资料图 图为农民喜获丰收。刘兴敏 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从南国沃野到中原粮仓,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开展春管春耕,广袤乡村不负春光、充满希望。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的一年我们要奋跃而上、铆足干劲,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守好“三农”基本盘,定能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获得感越来越强的好日子,让建设农业强国和推进乡村振兴在大道上迈步向前。
综合自中新网、央视新闻、央广网、人民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