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长期以来,江苏省农科院一代又一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秉持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选育好品种、创制好技术、推广好模式,为乡村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庆祝第6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推动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的热情,江苏省农科院近期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科技工作会议,会议主题为“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服务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
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藏粮于技”是关键。江苏省农科院紧紧围绕主题,推介了40项2022—2023年重大农业技术,囊括了粮食作物、果蔬园艺、智能生产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等方面。
其中,在粮食作物方面,高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扬麦33”实现了抗赤霉病与高产协同,破解了小麦赤霉病世界难题。抗病优质迟熟中粳新品种“金香玉1号”克服了江苏主推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普遍偏弱的“卡脖子”难题,为实现绿色生产和种业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南粳5718”“南粳66”“南粳9308”“南粳58”食味品质优、丰产性好。非转基因抗磺酰脲类除草剂油菜新品种“宁R101”具有高产、抗性强、抗除草剂等特点,可抗噻吩磺隆、苯磺隆等除草剂有效杀草浓度的4倍以上,实现化学除草。
在果蔬园艺方面,“苏椒1614”耐低温弱光,始花结位低,肉薄质脆品质优,连续座果能力强,抗病能力强,适合在江淮、黄淮流域保护地栽培,是目前椒农最喜爱的薄皮辣椒品种。“霞脆”“霞晖8号”“金陵黄露”“紫金红3号”“玉霞蟠桃”等优质慢软型桃品种涵盖白肉桃、黄肉桃、油桃、蟠桃等多个类型,品质优异,肉质致密,果肉软化慢,满足了“采时硬”的生产需求和“吃时软甜香”的消费需求,显著降低了鲜果损耗,优化了江苏桃品种结构。甘蓝新品种“探春”广适性好,耐裂球,耐抽薹,适宜全国地区露地春、秋甘蓝栽培,目前已成为南方牛心甘蓝的主栽品种。
在智能生产方面,设施番茄智能生产与知识服务新模式,突破了设施蔬菜全生长季数据的实时感知与分析、温室环境自动控制、水肥一体化自动管控、“机理—数据—经验”融合的作物生长调控知识模型,以及种植过程数字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关键核心技术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建立了“基质、种苗、肥液、装备、系统、服务”为一体的设施番茄智能生产与知识服务新模式。果园机械化疏花技术与装备,创新研发了果园机载式三节臂疏花机和手持式电动疏花器,疏花节臂位姿、疏花轴转速与疏花绳密度均可调,解决了疏花密度不可控、冠层疏花不均匀和机具作业稳定低的技术难题,适用于不同冠形的梨、桃、苹果等果树疏花作业,可节约60%以上的疏果劳动力。
在绿色防控技术方面,水稻病虫害全程简约化防控技术成果,创建了“前防、中控、后保”水稻病虫害防控新策略;研发了分区域的长效防控前中期病虫害的种子处理技术;建立了低残留风险穗期病虫绿色用药技术;开发了水稻病虫实时风险监测预警系统;集成了区域性的水稻全程简约化防控技术体系;创建了以农企合作和水稻全程承包防治为主的推广体系。集约化稻田生物多样性利用技术筛选出硫华菊、格桑花、向日葵、香根草等多种功能植物,通过在稻田田埂上不同植物时空搭配和系统布局,充分发挥不同植物诱杀螟虫、飞虱等害虫的生态功能,形成了多种功能植物控害技术模式,实现稻田区域病虫害绿色防控。
会上,省农科院还发布了多项2021年重大研究进展,包括植物细菌创新团队创制了植物免疫诱抗机制研究和溶杆菌代谢产物农药;畜禽产品加工创新团队在研究禽肝蛋白水解物制备宠物诱食剂方面取得突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创新团队研发了废弃物热转化创新技术及面源污染氮磷减控环境功能材料;功能农产品创新团队在降糖降脂、抗氧化及免疫调节、功能活性组分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农业环境纳米材料创新团队开发了太阳能光热沼液蒸发浓缩材料与技术;水稻病害防控创新团队在水稻重大穗期病害稻曲病、稻瘟病致灾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等。
通讯员 杨春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