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通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长期的政策保障。与此同时,各地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发展程度、标准体系等情况,相继出台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和各项政策,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政策在地方落地。其中,数字农业、生物种业、高校设施农业、特色产业等陆续成为各地发展的重点。
为此,小编整理了各地区最新的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意见,供学习参考。
北京
1、2021年建设6万亩高标准农田。
2、守住农业基本盘,推进“五个百万”工程建设:打造提升百万亩粮菜生产空间、发展百万亩林下经济、优化提升百万亩优质果园、确保百万头生猪出栏、协同津冀共建环京百万亩农产品供应基地。
3、新发展一批宜机化、智能化新型日光温室和5000亩高效设施,打造3条蔬菜产业带、3个高效设施农业片区,建设蔬菜产业10个万亩镇、100个千亩村、1000个百亩示范园,形成“三带三片区、十镇百村千园”格局,打造百亿元产值的设施蔬菜产业集群。
4、建设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构建全市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推动主导产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创建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农业产业强镇,提升7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100家左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5、引导研发力量向都市精品籽种倾斜,认定20家市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选育推广2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绿色优质多抗高效品种。
6、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2021年市级培育200家示范家庭农场、20个家庭农场示范乡镇、3个家庭农场示范区、20个示范合作社,完成顺义区、平谷区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试点。
上海
1、建设4万亩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完善和落实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制度。
2、完成15万亩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任务,推进稻米产业化和品牌化。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推进蔬菜保护区、保护镇建设,确保地产蔬菜自给率稳定在40%以上、绿叶菜自给率稳定在80%以上。
3、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确保2021年底全市生猪存栏85万头以上。
4、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明确13个以上市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和登记工作。
5、加快蔬果生产“机器换人”步伐,创建8个蔬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利用无人驾驶、自动导航等技术,探索建设无人农场示范区。
6、加快数字农业建设。加快推进生产作业信息和智慧农机、智慧畜牧、长江口禁渔智慧监管等系统建设,开展信息直报与农事档案匹配度抽查,开展数据赋能业务应用,推进产业综合管理应用场景建设。编好“一张网”、建好“一个库”、画好“一张图”,努力实现“一网管全程、一库汇所有、一图观三农”目标。
8、打造13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
9、新启动41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松江、浦东、崇明等3个市级花卉产业集聚区。实行农药实名制销售。加强水产养殖场尾水治理。开展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创建,确保地产绿色农产品认证率达到27%。
10、发展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培育10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11、发展农村互助性养老,新建650家市级示范睦邻点。推进农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文旅智能终端建设,实现远郊村覆盖率达到50%;加强优质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支持培育乡村特色文艺团队。推动农村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培训农村体育指导员6000人次。
12、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引导每个涉农区将盘活的建设用地指标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重点向乡村产业等倾斜。
吉林
1、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保持粮食稳产高产、努力向800亿斤迈进。
2、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粮食产量登上800亿斤新台阶,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长春市和其他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市(州)城市周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3、强化返乡创业基地建设,鼓励引导脱贫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全省确定12个县(市)作为乡村振兴省级重点县集中支持,在1489个脱贫村中每年选择300个村创建三A级标准示范村。
4、将市县粮食播种面积指导性计划完成情况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550万亩。充分利用中央农业生产发展、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和省级乡村振兴等专项资金,对2021年完成粮食生产考核任务好的前10名产粮大县,在2021年获得的相关农业项目补助资金基础上,按增幅不低于10%比例5、进行奖补,奖补资金5亿元。落实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稳定大豆生产。加强抗旱排涝能力建设,抗旱播种能力达到2500万亩以上,同时做好洪涝、台风等重大灾害防范准备。
5、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扶持设施园艺规模园区发展,拓展冬季“菜篮子”生产保障基地、北方优质夏菜南运基地、长白山山野菜食用菌基地建设,新建棚室1.5万亩以上。健全生猪产业有序发展长效机制,鼓励生猪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生猪生产任务,年底存栏达到960万头。
6、大力发展冷水鱼和林蛙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推广面积达到70万亩。
7、做好2021年度建设任务分解下达、项目审查审批及工程开工建设等工作,新建高标准农田500万亩。
8、持续开展家庭农场培育和示范县创建,2021年,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到4000家。
湖南
1、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85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603亿斤左右,生猪产能恢复到常年水平;农业农村“百千万”工程升级版和“六大强农”行动深入推进,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不断壮大,种业创新、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和全国平均水平;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创建300个以上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省级特色精品乡村;
2、坚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深入实施优质湘猪工程,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推进养宰加销全产业链建设,巩固生猪产能恢复势头。
3、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科学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面积落实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4、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区域,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2021年度新建460万亩高标准农田。
5、推进益农信息社提质改造行动、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智慧农场和数字大米示范基地建设。
安徽
1、加强52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9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
2、按照国家部署,稳步推进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适当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
3、实施“皖粮”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加大建设投入,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推进,2021年建设500万亩高标准农田。
4、支持重点农机装备制造企业提高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加快推广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争创一批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平安农机示范县。
5、启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高质量发展整县试点,2021年家庭农场达到15万个以上。
贵州
1、2021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131万亩、产量1058万吨,生猪产能恢复到常年水平,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革命纵深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2、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粮食和肉类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
3、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由单一财政投入向多元投入转变,2021年建设250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
4、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统筹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
山东
1、到“十四五”末,乡村“五个振兴”同步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粮食产能力争保持在1100亿斤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以上,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创新粮食生产激励机制,对总产超过10亿斤、20亿斤的产粮大县,加大政策支持和配套奖励力度;对完成粮食播种面积任务的设区市给予奖励。
3、加快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变,2021年三大粮食作物保险覆盖率达到76%,扩大农业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
4、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重点在粮食产能大县开展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提高建设标准和管护水平,2021年建成高标准农田654万亩,到2025年力争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
5、2021年新创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0个以上。充分发挥各类农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实施“百园千镇万村”工程,2021年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00个以上、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1000个以上,建设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家以上。
6、加快建设海上粮仓,深入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行动,2021年争创国家级海洋牧场3-5家。发挥远洋渔业基地支撑保障作用,推进渔港建设和管理改革。提升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功能,加快落实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进“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管理。
8、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到2025年以县(市、区)为单位创建省级以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50个。
9、2021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比上年增长0.7个百分点,达到89.6%以上。
10、持续推进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推广,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实现农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到2025年,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1000万亩。
11、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2021年实现高效配水到田间,节水灌溉面积占比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80%以上。
宁夏
1、到2025年,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在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之上。力争建成高标准农田1100万亩。
2、集成融合植保、水肥管理、高效节水与先进农机装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强化县域农业科技服务综合集成能力建设,坚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 。
3、到2025年,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主要产品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
4、发展宁夏农业大数据,以县为单位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建设以农业农村为基础的资源数据库。以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推动产业数据、农村集体经济、农业种质资源、农业投入品在线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农产品价格等数据库建设,统一农业数据标准规范、数据接口,推进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智能决策。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广集农业遥感、精准控制、远程诊断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精准农业生产系统,建设农业物联网、农业监测预警云平台,实现生产全过程可监可控。加快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气象灾害预警防范能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农产品加工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农业示范点。
福建
1、加强800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
2、全覆盖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先安排水稻生产功能区。积极争取开展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抓好20万吨省级储备粮食订单收购,坚持并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快全省61个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改造建设一批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和应急加工企业。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深入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保持生猪存栏900万头以上。
3、创建36个国际标准农产品基地。
4、新建高标准农田135万亩,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在省域内调剂,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5、“十四五”时期,围绕茶叶、水果、蔬菜、林竹、花卉苗木、畜禽、水产、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创建3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0个农业产业强镇和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推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休闲一体化发展,加快补齐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短板,完善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发展特色体育赛事和体育旅游,做强乡村物流业,提升乡村旅游业。
6、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推进主要农作物全面全程机械化,全省农作物和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提高到72%、79%。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智慧农业,提升福建“农业云131”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新建10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15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
7、建设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数据平台,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全国领先。
8、实施家庭农场提升行动,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全省家庭农场总数超过13万家,创建具有示范作用的家庭农场1000家以上。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增强联农带农功能,新培育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00家以上。
河北
1、加快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全省粮食播种总面积保持在9000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720亿斤以上,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蔬菜、畜牧、果品三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66%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值达到1.6∶1,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2、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2021年新建390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
3、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升南繁基地建设水平,全省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数字化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达到85个,繁种面积达到45万亩。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一批大型“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种业品牌。
4、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建设20个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示范点和10个“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
5、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引导生猪养殖向优势区域集中,生猪屠宰产能向养殖集中区域布局,深入推进养殖、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2021年生猪存栏达到1950万头,产能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深入推进奶业振兴,重点建设9个奶牛规模养殖示范区,全省奶牛存栏达到130万头,生鲜乳、乳制品产量分别达到510万吨、380万吨。积极发展牛羊产业。在城市周边布局建设叶菜在田储备基地,全省新增设施蔬菜5万亩、蔬菜总产达到5250万吨。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水产品产量达到100万吨。
江苏
1、落实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紧压实“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分区域合理布局粮食生产基地。
2、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8120万亩、总产745亿斤以上,生猪存栏1300万头以上,蔬菜播种面积2100万亩,水产品产量480万吨左右。
3、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90万亩。
4、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开展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实施智慧农业升级赋能行动,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加大农业物联网技术装备应用推广力度。实施新一轮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计划。完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2021年,完成8个大型灌区、27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年度建设任务,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以上,新建30个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
5、2021年,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300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150个,化肥、农用农药使用量分别比上年减0.6%和0.5%,建设秸秆深翻还田试点县20个,废旧农膜回收率88%,实施池塘生态化改造10万亩以上,新增100个左右省级农业目录品牌,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80%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62%。
6、2021年,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1700家,各级示范家庭农场达1.5万家,培育3万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
江西
1、2021年度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317万亩。
2、加强产地环境保护治理,开展受污染耕地土壤治理修复,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治理农业包装废弃物污染,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本建成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2025年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效认证数达6000个。
3、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以上。
河南
1、建设新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确保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2021年年底生猪产能恢复到常年水平。
2、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到2025年80%以上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基本实现农产品可追溯,50%以上的县达到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大力培育农业品牌,着力打造“豫农优品”整体品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展到1500个以上。
3、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道路方面,2021年基本实现全省2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到2025年完成4万公里农村公路新改建任务。饮水方面,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用气方面,实施县域城乡清洁能源建设一体化行动,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加快实施“气化乡村”工程,2021年完成5000个农村配电台区升级改造,新增农村天然气用户200万户,到2025年全省农村电网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中部地区领先水平,重点乡镇燃气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网络方面,实施县域城乡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一体化行动,2021年实现乡镇、农村热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到2025年农村5G基站数量达5万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医疗卫生方面,2021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达80%,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70%以上,到2025年50%的乡镇卫生院建成社区医院,选建300所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90%以上。人居环境方面,我省将在2021年新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50万户,到2025年累计新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550万户。2021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到2025年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全覆盖。到2025年3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四美乡村”建设标准、50%以上的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美丽小镇”建设标准、50%以上的农户庭院达到“五美庭院”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