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山区农业,相对于平原地区农业,发展较为落后,制约着山区的经济发展,导致广大山区居民收入普遍不高,直到2020年底,才摆脱彻底贫困。
农业,是山区的基础产业,是大部分山区的支柱产业,不可能像东部地区除了农业,还有很多先决条件,能发展其它方面的经济。
所以,山区要想发展起来,农业发展是首要的,而且急需一场农业大改革,来改变现状,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
目前我国山区农业发展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又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呢?
下面对制约着山区农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一个分析,并对山区农业改革做出一些建议。(个人想法之言,有不到之处,请多多包涵!)
1、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导致效率低
现在的山区农业的生产模式,基本上是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种植形式。
山区受自然环境影响,田地分布零散,不能连片,分田到户之后,更是将其切得七零八碎,多年来,一直是个户种植经营,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形式,缺少经济上的联系和农业经营上的合作,导致种植规模效率很低。
所以山区农民靠着这些零碎的田地,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更别谈发展了。
近些年,我们一直在说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是必由之路。
现在的山区农业的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显然是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拦路虎。所以该模式体制上要进行改革,摒弃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种植模式。
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有何好处呢?
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整体效率,便于政府对产生的调控和管现,易于形成特色、名优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比如,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等。
2、盲目性种植,没能因市制宜
有句话叫“因地制宜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因市制宜是农业增收的保障”。
因地制宜,这只是先决条件,在一个区域内,可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但是哪种农作物能与市场有效衔接,能创造效益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的情况是,种植的农作物,没能与市场有效衔接,没能对应上市场的需求,而是盲目的,按部就班的种植,这种方法,不仅不能创造效益,反而还因此产生更大的负担。比如这些年,我们没少见农产品滞销的新闻。
所以,在因地制宜的情况下,还要因市制宜。比如按市场需求布局种植结构,种植产品,按市场需求调整种植时间等。
3、产品质量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人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喜欢绿色无污染的高质量农产品,而我们山区有这方面的优势,自然环境好,污染少,完全有能力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
现实却是,由于农民受文化水平限制的影响,习惯于眼见为实,只追数量,却忽略了质量,可以说守着金山银山,却没能当宝贝使用。这就导致了与国际上的农产品相比没有竞争力,也卖不上好价格,吃力不讨好。
所以,山区农业迫切地需要从量到质的转变。
4、交通不畅
有句俗语这样说“时间就是金钱”。现在制约山区农业发展得很重要的一项因素就是交通情况。
山区一般都是远离经济市场消费中心区域,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山区已成为经济中心的后勤保障之地。但是,往往却因交通不畅,导致出不了山,严重影响了山区农产品的销售与品牌的形成。
所以,当务之急是缩短山区产品与经济中心的时间距离,大力改善交通条件,修路架桥等。
结束语:山区农业发展滞后,制约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现有的山区农业发展形式,已经落后。与其固步自封,不如打破现状,进行一场农业改革!
大家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