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28日电 (记者 唐嘉艺)近日,31省区市两会正如火如荼召开,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和关注的重点。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在今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上,“乡村振兴”也成为各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被频频提及。山西明确2018年省级财政将安排15亿元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则表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中,明确提出将继续抓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
转型升级 绿色生态农业促发展
十九大报告在提到乡村振兴战略时,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产业兴旺,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经济也成为各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以期让农民不出家门、不出乡门就可以实现农村就业、收入增加,通过产业振兴让老百姓“腰包”尽快鼓起来。
面对农业资源长期透支、农村生态遭到破坏等现状,不少省份选择了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突出农业生态功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继续推进农业“调转节”,积极打造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安徽省、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天津、山西等省份则注力电商新业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天津提出要扶持区域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发展,建设4个区域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山西则表示将扶持发展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和农业信息化平台,提升特色农产品竞争力。
“去年,我们村里开始尝试电商的方式,将村里的香油、鸡蛋、剪纸等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出去,效果不错。”安徽省人大代表童俊杰现身说法,农村发展电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