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长乐镇借助新农村“五化”,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引导农民“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大力发展特色品牌经济,它们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涌现出22个经济特色村。特色经济鼓起了农民的腰包,今年上半年全镇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620元,同比增长28.1%。 王东村:苗木拓宽致富路 以前,王东村是长乐镇有名的落后村。村主任吕修勋决心要找出一条适合王东村发展的致富路。从报刊上他得知西部大开发急需各种苗木,马上赶往山西、宁夏等地考察。回来后,给群众算对比账,引导群众积极发展苗木种植。群众当年就发展起苗木栽培面积800亩。为了帮群众销售苗木,吕修元编制了《苗木生产统计表》,积极联系销路,村里每年有80%以上的苗木销往西部地区,仅今年春天就有9万株苗木销往山西和甘肃,群众仅苗木一项人均年收入3500元。 石柱子村:养殖大棚富村民 石柱子村现在肉鸡、蛋鸡、生猪、奶牛的存栏量达到了20万只(头),群众养殖业年人均收入2900元,占到村民总收入的九成还要多。谈起养殖业发展,群众都说,农民技师王清亮和他的畜禽服务站当记头功。3年前,在镇兽医站工作的农民技师王清亮敏锐地意识到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回乡创办了“石柱子村畜禽服务站”,为本村和周围村庄养殖户提供服务。对前来取经的群众他“手把手”的教,激发了农民养殖热情,全村几乎家家都上了养殖大棚。现在,全村年销售额80余万元。 大孙家村:冬枣成为“摇钱树” 在大孙家村,青年农民孙鹏礼是群众啧啧称赞的“冬枣土专家”。全村1800亩“冬枣示范园”年总产量已经达到65万千克。孙鹏礼用“二动”带出了枣农们的行动。一是科学促动,自费购置,家藏枣树栽培管理书籍900余册,他编成的科学种枣《三字经》,通俗易懂好记,对枣农很有帮助。二是服务推动。每年,孙鹏礼都去烟台、青岛等10多个大城市联系客商。见到人家把冬枣产品进行分类包装、贮藏保鲜,打扮摩登的送进“超市”,每公斤价格到了16元,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回来后,他马上投资3万元,新上了储量 (平度市长乐党委 王相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