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韩红军)俗话说: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眼下稻浪滚滚,又是一个喜庆的丰收年,然而潘家的农民丁某却高兴不起来,他家的的两亩多稻田大部分绝收了,个子长得比邻居家的矮一截不说,稻穗剥开来看里面多是瘪谷。 事情要从今年的8月底的抽穗期病虫防治开始说起,当时丁某接到镇农技站通知,要及时用药防治稻飞虱,他就到当地某农资店购买了农药给他和儿子的稻田里用了药,没想到过了三四天,他发现情况有异,稻叶变红了,稻杆垂头丧气没精打采。他急忙请来农技站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现场查看后称是上次用药出现了问题,据估计,受灾稻田损失将达2000余元。丁某与农资店方交涉无果,便向雪堰消协寻求帮助。 丁某购买农药时并未索取凭证,剩余的农药包装也已找不到,也想不起来所购农药名称和数量。丁某怀疑是碰上了假农药,或者是农资店卖错了药给他。店方辩称,卖给丁某的农药都来源正规,是从上级农资公司统一进的货,有进货票据为证。同样受药,两块稻田灾情应该一致,可现在丁某自己的一亩一分地受灾轻微,而他儿子名下的两亩三分地却受灾严重,所以农药存在问题的说法站不住脚。受灾原因应该是用药量过大或者是施药时混杂了其它农药。丁某当初并未亲自施药,是出钱请村民龚某为两块稻田用的药,龚某声称他完全是按照说明用的药,绝没有操作不当。三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而农林部门专家认定是一种不明的农药药害,可以排除病虫害和误用除草剂的可能性,但无法判定是究竟是哪种药害,除非提请省级农林部门作技术鉴定。但考虑到鉴定费用昂贵,丁某望而却步。消协工作人员又咨询了该农资店的上级公司,公司负责人金某称上次穗期病虫防治涉及了全区六万多亩稻田,所有农药都是从名牌农药厂家统一进的货,质量肯定没问题。除了潘家丁某这个例外情况,迄今为止他们没有发现其他的有关反映,公司也曾派技术人员实地查看过稻田,认为应该是用药方法不当所致。 鉴于丁某无法举证相关事实证据,而纠纷各方又不愿各退一步接受和解,经过多次协调工作无果,雪堰消协无奈终止了此次消费调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