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产业 资源 市场 专栏 图片 新型城镇化 扶贫攻坚

维权

旗下栏目: 政策 维权 读报 视频

教改纲要提出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0-07-30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指出,《教育规划纲要》是 21 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指出,《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制定并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加强对《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组织领导。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深刻理解《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深刻理解“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深刻理解“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深刻理解“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深刻理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要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形成全党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这份全文约27000字的文件是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文件中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如: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教育规划纲要》“ 表达了中国跻身世界最好教育行列的长远思路”。《教育规划纲要》不仅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提出具体措施,也对中国民众反映强烈的教育问题作出回应:为了遏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风”,提出要“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出要“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为了克服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提出“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等措施。

 

  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教育规划纲要》对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力求有所呼应、有所回答。”

 

  上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曾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此次教育改革,担任《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组长的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纲要应该反映国家的意志、决心和战略眼光,让人民看到希望,从而增强对中国教育的信心。

 

  自20088月启动制定工作以来,《教育规划纲要》经过了调查研究、起草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审议完善四个阶段,组织各地、有关部门、学校、社会团体等广泛参与,两次在网上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录各类意见、建议数百万条。文本前后进行了约40轮大的修改。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说:“我们对民众提出的每一条意见建议都要记录在案并研究讨论。很多意见建议思考深入、见解深刻、针对性强,对文本的修改完善和启动实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民意的推动下,《教育规划纲要》中的很多政策措施已涉入改革“深水区”。如,针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软肋”,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针对高校“行政化趋向严重”的弊端,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世界银行认为,规划纲要提出许多新颖的改革思路,教育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路径。但有专家指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一些改革思路早在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近年来出台的教育领域法律法规中就有体现,能否真正落实,还是对政府和有关部门执行力的重要考验。

责任编辑: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