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会,教育问题成为公众和媒体十分关注的话题之一,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特别是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在甘肃代表团的小组会后,本网记者就西部高等教育、特别是西部师范生的教育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基。 刘基认为今年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一次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庄严承诺,并且从多方面落实优先发展教育这一基本理念,这表明政府办好教育的决心:“总理在报告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强国必先强教,我觉得个人可以认为是一种历史性的结论吧。我觉得这句话给我们广大老百姓带来了希望。” 西部的高等教育现状怎样?刘基在会上说:“以甘肃为例,中学老师的学历达标率的合格率已经很高了,但是要谈到优质,我觉得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优质师资的资源还是很短缺的。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做呢?我觉得涉及两大问题,一个就是要培养出好的教师,也就是说队伍要有充足的来源。第二个问题就是要让培养出来的老师能够真正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特别对我们西部贫困地区来讲显得极其重要。” 甘肃作为西部中相对贫困的省区,教师面临的现状是条件艰苦、收入低,究竟靠什么才能有效吸引毕业生到基层执教呢?刘基认为:“最主要的是要靠待遇吸引。可以这样来解读教师的作用,只有一流的师资才可能办出一流的教育,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才有可能建设一个一流的国家。所以说教育的出路在教师,教育的希望也在教师。” 刘基同时建议在西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让西部的发展走上快车道。 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我看您今天提交了很多建议,其中您最关注哪一条? 刘基:西部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职业教育这几年在西部发展还是比较快的,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这些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相是不足,校舍面积不足,容纳空间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时候,我建议中央对西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硬件投入给予高度关注。 记者:两会期间我们也采访了东部省份一些职业技校的董事长,他们提到学校正在把职业技能的学习跟市场需求一步一步的对接,西部的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怎么才能与市场需求做好对接? 刘基:因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就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具有一定应用性专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这就是职业技术学校,不管是高职、中职的定位目标。那么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也就是根据这样一种社会需求来提出的,应该说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现在技术工人和应用性的专门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作为学校来讲,就是在师资、专业基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与社会所需的行业领域专业来对接。 记者:我想你们学校一定有很多师范毕业生将来要到基层工作,他们现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刘基:从我们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来讲,我们永远把培养优质师资作为我们工作的主要奋斗方向和目标。现在师范类的毕业生就业的障碍应该说是在越来越少,国家这几年也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比如特岗计划、实习支教,免费师范教育等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们学校现在还没有实行免费教育,但是从我们省的财力的支持上来讲我们也积极鼓励毕业生毕业以后能够到基层任教,每年给予5千元的补偿,用这个钱来偿还他过去的一些贷款等等。趋势还是好的。 记者:您在建议中提到国家一定要大力提高教师的待遇的力度,您认为这个待遇包括哪些内容,然后多少合适? 刘基:因为教师是育人的它的主要任务是育人的,所以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人们都羡慕,才可能吸引更多的人去从事教育工作。现在来看,教师的工资,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中小学、高中、中学、小学教师工资,这两年通过绩效工资的逐步的推进有所改善。但是我觉得要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的话,国家应当更多的从待遇上去关注教师的发展,特别是像甘肃这样一些经济欠发达、自然环境严酷的省份,让在城市里的优秀的师资到艰苦的基层去就业,还是有很多的障碍和难度,所以我想根本的问题是要提高他们的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记者:您觉得提高到多少是真的很有吸引力的? 刘基:希望能够跟公务员的收入水平持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