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的夜已深,孩子们早已进入梦乡。然而,在校园里,一串串熟悉的脚步仍旧在宿舍间徘徊,他们用慈祥的眼神注视着熟睡中的孩子,用自己温暖的双手为孩在轻添棉被——这是巴州区校园夜间管理的一幕,在这温馨的一幕里不仅蕴藏着一份爱,更饱含着一份力量与责任。 巴州区有800多所学校,大多在偏远农村,有22万学生,农村留守学生占多数。鉴于此种情况,巴州区教育局将学生安全列在首位,安全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坚持以防为主,建立 “领导挂包负责制”和“学校与家庭互动”的安全网络机制,形成了领导干部与学校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一岗双责”制度、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把涉及师生安全的各项内容进行认真分解,落实到人,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对应的专(兼)管人员,防止了工作上的相互推诿,给全区22万学子系紧了“安全带”。 “摸清底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常念‘紧箍咒’才能防患于未然,教育者用心教学与管理,才能让学生在校安心、家长在外放心。”区教育局分管安全的副局长王正智说“分管安全的确有压力,谁都不敢打包票,但是,只要我们树立责任心,多想一点、多看一点、多讲一点、多管一点,隐患就会少一点,压力也会小一点。”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梁永小学是巴州区的一所镇中心小学,在校学生1600多人,分管14所村小,安全工作面临诸多难题。学校校长杨华峰在谈到安全工作时说:“育人先育心,农村学校条件落后,更要用心去照料,更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学校建立了路队制,无论天晴下雨,老师都会接送学生上学放学,成为山区一道风景线,深受老百姓特别是留守老人和学生的称赞。同时还建立健全学生档案资料管理,将学生、家长和相关亲戚朋友的电话及住址等情况纳入学校信息库,一旦有学生无故迟到或缺席,可以迅速准确找到学生,了解情况。 正在进行灾后重建的梁永中学,以前有个别学生,趁学校围墙未修建完善,深夜借机溜出学校上网,校长孙德非常重视此事,带领相关老师及保安到网吧与老板交涉,讲明道理,将学生带回学校。甚至,晚上搭棚睡在校舍建设薄弱的地方,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学生进网吧的现象。在一次专题法纪、安全知识教育课上,有学生留下“感谢校长和老师,我们不会去网吧了”字句。 水宁寺初级中学积极开展各类安全知识培训、教育活动,进行紧急疏散预演,落实各项防卫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该校学生李丹说:“学校经常给我们讲安全知识,看到触目惊心的事故画面,使我们明白应该时时记着安全,事事想到安全。”记者 刘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