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产业 资源 市场 专栏 图片 新型城镇化 扶贫攻坚

维权

旗下栏目: 政策 维权 读报 视频

农村教师纷纷“进城”现象让人揪心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2-18
摘要:据了解,在湖北省十堰市各县市,近几年通过考试进城的乡村教师每年都有数百人。王老师所在的乡,今年又有 5 名教师在笔试中入围。作为 “ 过来人 ” ,王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 老师们纷纷往城里 ‘ 挤 ’ ,对农村教育的影响肯定大,但老师们的选择又很无奈
  

据了解,在湖北省十堰市各县市,近几年通过考试进城的乡村教师每年都有数百人。王老师所在的乡,今年又有5名教师在笔试中入围。作为过来人,王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老师们纷纷往城里,对农村教育的影响肯定大,但老师们的选择又很无奈,因为农村学校的环境和教师待遇让人难以安心!能进城的当然会进城。
  超强工作量农村教师无心搞教研

  一个教师包办一个班级所有科目的教学,这在城里的学校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可在偏远农村某小学任教的朱老师却做到了。他除了每周要上30节课外,还要承担起学校语文教研、普九资料整理等工作。就是这样的工作量,同事说他还不是最忙的。低年级实行复式教学,两个老师承包三个年级,要一天到晚地盯着。那个忙,可以想象,根本就不能用课时来量化。
  工作量大,教学条件还落后,教研更不用说了。一所乡村学校的校长说,他常为调动不了教师的教研热情而大伤脑筋。他们没有兴趣搞教研,事实上也没有时间搞。每天除了上课、改作业外,还要应付上级的检查。许多学校没有集体伙食,教师上完课还得自己做饭。可不搞教研,教学质量又难以提高。
  超强的工作量、简陋的教学设备、落后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农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障碍。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不安心农村教学,努力进军城市。
  现在,有能力的年轻教师都在瞅准每年城市选调优秀教师这个机遇,拼命向城里。对于这种现象,一位老教师不无忧虑地说:年轻教师都往城里挤,留下我们这些老教师,没有年轻人的活力创新,农村教育将来咋发展?这位老教师的话已道破农村年轻教师向城市现象的严重后果。
  教师进城的后遗症
  年轻教师想往更高的地方走,我们能理解。政府为了充实城区学校的教师队伍,我们也能理解。可这种选调对农村教育的伤害,谁能理解?某中心学校的负责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某县一所中心小学原有39位教师,经过县里三次选拔后,已经有9位教师洗脚进城了。每年一到开学时,该小学都要面临教师紧缺问题,镇政府只能通过分流和支教来解决问题。今秋开学,政府要求县城学校一些老师下乡支教,可很难做通思想工作。农村孩子的家长们看到乡里学校的优秀教师接二连三调走,于是,条件好的也纷纷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这样,只能把那些年纪大的教师和水平不高进不了城的老师留在农村学校,教那些经济条件差不能进城读书的孩子,这种城乡教育的差距,势必造成农村教育的恶性循环。
  令众多农村中学校长们担忧的还有留守教师的情绪问题——走的虽是少部分,动摇的却是一大批。
  年轻的教师进城了,有条件的学生也进城了,城里的学校人满为患,农村的教学设备闲置,这对整个教育事业不利。一位农村老教师表达了自己的忧思。还有人指出:城乡教师待遇上的差别,城乡教育的差别,实际上就是城乡差别的一个缩影。
  如何留人

  庄稼耽误只是一季,孩子耽误就是一辈子,贫困农民家庭————的怪圈从根本上要靠教育、靠提高劳动者素质来破解。目前,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贫困农村支教。湖北省也从去年开始,每年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计划。这对于扶持农村义务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笔者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用切身感受,建议还是要建立一种能留住农村优秀教师的长效机制,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责任编辑: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