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平昌县土垭乡看到,街道干净整洁,市场摊位规范,车辆停放有序,该乡群众说,这是环境综合治理带来的变化。
广泛宣传教育 引导全民参与
“同志,请你不要乱扔纸屑,公共卫生需要我们大家爱护。”在一位老大爷的温馨提示下,赶集的农民将扔在地上的纸屑捡起来,放到了不远处垃圾桶里。这是土垭乡环境综合治理老年义务服务队开展活动的一幕。“我们环境治理老年义务服务队是由9名离退休干部职工组成,主要是维护市场秩序,帮助居民革除陋习,义务清扫保洁街道。”粮食部门退休干部岳景富说。
为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家喻户晓,土垭乡党委、政府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层层召开动员会、治理工作推进会和专题研究会;组织宣传队、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全面开展“七进”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干部深入院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目前,土垭乡共召开群众大会43场(次)、院户培训会350场(次),举办环境整治专栏18期,结对帮扶25户,12000余人(次)参加环境治理义务劳动。
拓宽投资渠道 改善基础条件
“以前街道没有硬化,晴天尘土飞,雨天泥浆溅,大家怨气大。后来,乡政府出了大部分钱,场镇住户投了些钱就把街道硬化好了。”场镇居民李家阳高兴地介绍。
“今年,我们成功引进民间资金37万元修建了农贸市场,加快了场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该乡分管场镇建设管理副乡长鲁定强介绍。
土垭乡积极探索“财政预算、项目拼盘、社会捐助、一事一议、市场运作”的场镇建设投入办法,完善场镇功能配套设施。去年以来,社会捐助用于环境治理累计20余万元,该乡时轮村七组外出务工人员捐资1万元用于场镇建设。
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以来,该乡设置临时停车点3个,增加保洁员2名,购置三轮垃圾清运车1辆,购买手推保洁车1辆,搬迁了场镇垃圾处理场,并设置了标志牌。新建农贸市场1100平方米,建彩钢棚700平方米、摊位110个;改造下水道800余米,新建下水道900余米;硬化街道1050余米、8500余平方米,硬化道路10余公里,农村客运站正在如火如荼建设。
健全长效机制 确保常态治理
土垭乡建立了“领导包片、部门包段、干部包户”的工作运行机制,将乡干部、环卫人员的环境整治责任具体细化到每一条街、每一户居民;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每户居民的治理责任,治理区域全覆盖。
居委会定期对居民的卫生状况进行评比。“每个月检查分为清洁、基本清洁、不清洁,清洁、不清洁都要公布,所以大家在搞环境卫生方面都不敢怠慢。”场镇居民阳建兵说。
为确保卫生死角治理到位,土垭乡加大了集中整治力度,确定每周星期一为“清洁日”,动员机关干部、场镇居民开展环境集中治理行动。目前,清理卫生死角220余处,强制拆除乱搭建摊棚35个,取缔游商55起。
“乡政府制作了2面流动红旗、2块黄牌警告牌子,每个月召开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先进单位和村的干部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后进单位和村的干部要作述职发言。”笔者在土垭乡了解到,该乡建立了“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的工作推进机制,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每个月组织纪委、安办深入各单位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督查考核,全程摄像,量化考核,分类排名,全乡通报,考评出了压力、激发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