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产业 资源 市场 专栏 图片 新型城镇化 扶贫攻坚

观点

旗下栏目: 开发 名企 农资 观点

农民日报评论:深刻理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2-28
摘要:本报评论员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又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十三五”开局之年“三农”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明确了当
      本报评论员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又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十三五”开局之年“三农”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方向。对于我们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信心,加快深化农村改革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结构性改革,既要考虑量的平衡,也要实现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既要调整结构、调整布局,又要转变方式、创新机制;既要突出发展生产力,又要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是农业农村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

  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是主攻方向。当前,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只是简单地在现有生产水平上作量的调整,而是从产业和体制两个方面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坚持质量兴农,加快科技进步,创新经营方式;坚持效益强农,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面提高农业整体效益,让农业成为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满足市场需求是最终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改变目前不合理的农业供给结构,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坚持市场化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靠市场手段动员要素、优化配置、提升效率。让市场力量决定结构性调整,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政府要摆正位置,既不越俎代庖,也不袖手旁观,重点是强化政策引导,加强服务支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实现绿色发展是重要底色。绿色是农业的本色,促进绿色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强度过高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不足并存,其中有挑战也有机遇。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群众关切,不断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和生态产品供给,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发展、生态协调、环境改善相互融合与统一。

  促进农民增收是核心目标。“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农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农民收入的增加,是检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尺度,也是推动改革的持久动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得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关注农民、依靠农民,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要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稳定农业经营收入这个农民收入基本盘。

  深化改革是根本途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能只动结构,不动机制,必须牢牢把握体制机制创新这个主要着力点,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要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贴制度体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资源要素潜力,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加可持续的农业供给体系。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正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过程。党中央国务院已经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工作方向和重点,各地要牢牢把握中央的总体要求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和产业特点,遵循市场法则和自然规律,以问题为导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向深入,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责任编辑: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