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产业 资源 市场 专栏 图片 新型城镇化 扶贫攻坚

城乡物流互联

旗下栏目:

明天,我们靠什么种田?——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之路综述

来源:新华网 作者:董峻 郭奔胜 发布时间:2009-10-26
摘要:今后粮食生产还能不能连年丰收?老百姓对农产品有哪些新需求?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全球农业科技竞争面前该怎样作为? …… 来自全国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的专家,以及农业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日前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农业科技创新
  

今后粮食生产还能不能连年丰收?老百姓对农产品有哪些新需求?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全球农业科技竞争面前该怎样作为?……

  来自全国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的专家,以及农业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日前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会议上,对这些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代表认为,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今后应当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公益性定位的发展之路,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发挥强大支撑作用。

  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会上说,尽管我国粮食连续五年增产,预计今年粮食产量也将获得一个好收成,但从中长期看,作为一个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大国,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不断加大、矛盾越来越多,保障总量平衡、结构平衡、质量提升的任务艰巨。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他解释说,一方面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农产品加工用途不断拓展以及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农产品需求总量较快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据测算,到2020年,粮食、食用植物油需求总量将分别达到11450亿斤和2900万吨,分别比2008年产量多出880亿斤和2000万吨左右,保障有效供给任务艰巨。

  另一方面,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的约束不断增强。耕地资源数量减少,人均耕地面积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总量短缺,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的27%。全球气候变化和灾害频发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2005年至2008年我国粮食因自然灾害损失分别达690亿斤、894亿斤、1079亿斤和607亿斤。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仅相当于第二产业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在不少地方仍然依靠传统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而当前,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为标志,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竞争。发达国家纷纷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催生了一批以生物育种为代表的农业新兴产业。我国必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资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

  政府为主导、公益性定位是中国农业科技发展之路

  今后中国的农业科技之路怎么走,是与会代表普遍关心和积极探讨的一个话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农业发展之路。对此,孙政才指出,农业既是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决定了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坚持农业科技公益性定位。

  据孙政才介绍,今后国家将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国家科研、教学、推广机构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关键作用。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学会等社会力量,大力支持和推进农业科技事业发展。

  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所长王汉中认为,在农业领域,科技创新的主体应当是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同时,为了防止科研、推广两张皮的老问题,应当改革对科技人员的评价体系,改变目前以论文为主的现状。

  近年来,农业科技领域不懈探索,为走中国特色农业科技进步之路创造了新的经验,创造了新的模式。如,国家实施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目前已启动水稻、小麦等50个农产品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南京农业大学校长盖钧镒认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个很大的创新,促进了科技上中下游一体,做到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使农业科研力量得到了优化整合,提升了农业科技整体合力。

  一些科学家还表示,这些新的举措和实践符合农业产业发展要求,遵循农业科技发展规律,有效引导和支持了农业科技创新要素向我国重点农产品集中,使

责任编辑:董峻 郭奔胜

最火资讯